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六宗教論災難成因與應對

「宗教與災難」思想交流會

2010年12月16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六宗教領袖座談會主辦的「宗教與災難」宗教思想交流會,已於十二月十一日假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舉行,超過三百三十人參與。講員包括道風山基督教叢林譚沛泉博士、中華回教博愛社梁廣成教長、香港道教聯合會湯偉俠博士、香港佛教聯合會釋寬運法師、孔教學院何沛雄博士及天主教香港教區司鐸周景勳神父主講,一同探討「從宗教信仰看災難」的課題。




左起:梁廣成、譚沛泉、何沛雄、
周景勳、釋寬運、湯偉俠



儒釋道:災難與人生活有關

湯恩佳從道教信仰看災難。他認為,二○一○年可謂「邪魔犯景」,百姓有歷劫之苦,包括中國西南大旱而致顆粒無收、四川玉樹地震而致生靈塗炭、南北水患而致良田變注洋、舟曲泥流而致萬人永殤等。他指出,道教看劫難,乃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人不應再胡亂攫奪自然資源,屯積居肥;不再無妄不作,私肥滿假,如此希望回轉天心,大地安寧。因此,當天災發生以後,人應以人事修德為應對之策,通過修德立功,可以感動天地,轉災為祥。另一方面,他表示,人應對於天地萬物有承負之責──「人所以有過責者,皆由不能善自養」(《太平經》);而所謂「承負」,就是指「困果」相應。他指出,道教的災難說在於提醒人,大自然之間既有溫馨美麗面,亦有殘酷無情面,以告誡人不可任意妄為。

釋寬運從佛教的觀點看災難。他指出,所謂自然災害,不是天然的,而是受人心感應變現而來的,人心善則風調雨順,人心不善,一切物質都在變。他表示,現代社會道德淪喪,人心趨向自私自利,社會充斥種種殺盜淫妄的種種罪惡,所以感得災難頻仍,但人不容易相信此道理,只相科學,但不相信不等如不存在。他又引記述《華嚴經》說,萬事萬物之源,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人之心與人之識怎樣對待人和事物,都會有報應,這與人的因緣果報與願力有密切關係。因此,他表示,人要回心向善,依教奉行,勤修定慧、息滅貪瞋癡、除掉內心五毒,人人以平等心、謙恭心、和氣心、仁愛心、禮讓心待人事世,必然災難平息,百福齊來。

何沛雄代表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讀出湯恩佳為是次交流會撰寫的文章。湯恩佳在文章指,理解災難發生的宗教基礎及建立解決災難的孔教精神,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很是重要,因此災禍的預防及解決,比起祭天祈福以求吉祥,更是需要值得關注的事。

湯恩佳在文中指,孔教認為,災禍的發生,就是天道與人情(即人類的行為)之間發生矛盾,人類逆天行道的結果,因此人應行事以禮儀為尚,修身明德,遵從道德良知,以免違背天道,招致災禍。至於災難發生後,人要堅守仁道,處變不驚,並且透過仁愛精神的展現,起動救災工作,配合各方之能給予適當援助,盡力解決問題。他強調,救災,不單是救人命,亦救人心,讓惻隱之心佈及其他生命,使彼此感受無疆大愛,貫徹天人合一的精神。

基督天主伊斯蘭教:面對災難回歸造物主

譚沛泉則從基督信仰論災難。他表示,人縱使知道災難是人為的,或天然的,或互為影響的,心裡一樣悲痛、恐懼、憤怒;於是人對天、冥冥之中的主宰,甚至災難本身問「為甚麼」時,苦難問題便成了信仰問題。他引述一猶太教拉撰寫的《天使米奇的十四堂課》──作者在美國「九一一」事件後生後,為治癒人的心靈及重拾對神的信仰,在書中肯定神沒有製造人間災難,鼓勵讀者把持信仰,明白縱使災難發生,神仍是慈愛良善的,如書中所言:「上帝無法改變你的心情,但是祂能感受你的心情。你高興的時候,上帝也高興;你難過的時候,上帝也難過。」由此,譚沛泉指出,按路十三1-9,當災難發生後,耶穌好像要每一個談論災難事件的人,要好好的自省,轉變人生方向,不要置道身外,要接納生命的長短不可掌控,要明白自己生存的召命,做好自己的本分,結出果子。

梁廣成從伊斯蘭角度看災難。他指出,《古蘭經》有很多經文說出大地震之說,以此來提醒人對真主的敬畏,又因與末日有關,鼓勵人行善去惡。他引述《提爾密濟聖訓集》,指大地將在復活日向真主報告每個人在大地上的記錄,任何小善必得善報,任何小惡難逃惡報,真主的賞罰最公道。

梁廣成又指出,世上有兩種人,一是敬畏造物主的信士,另一是不信道的無神論者,前者在大地震上會感到恐懼,對生命意義失望,多有悲觀情緒;後者從中領悟許多思考,加強認主獨一的信念,發生一次靈魂升級的變化。他表示,有正信的人,會把生命中任何天災人禍看作為真主的考驗和信仰意志的磨練。「假如在災難之後更加接近真主,懺悔過去對認主的疏忽和行為的錯誤,振作精神,回歸正道,時刻紀念真主,堅忍不拔,多行善功,這將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可靠保證。」相反,不悔不覺者,喪盡天良,違背主道,後世的懲罰比今世更為千萬倍嚴厲。

周景勳則從聖經的描述(包括創世記記載始祖偷食禁果所帶來的災難、洪水滅世的災難、巴貝耳塔〔即巴別塔〕的災難)中說明災難乃由人犯罪而引發的,因此人要停止犯罪和自作孽,透過聖經勸導,在接受耶穌基督救恩後,努力「立德止罪」,成就一個不斷悔改的共融教會,保持內心的平靜,學習彼此寬怒和相親相愛。

周景勳亦以約伯為例,指出人應以約伯的忠心為基礎,接受災難,依靠上主,以此作為生命的力量去面對災難。他鼓勵會眾,當忍受災禍的考驗,回憶上主的救贖恩典和寬恕的愛情,使心靈得到慰藉,如此痛苦的事物也不會令自己感到沮喪,亦可透過「從天主那裡接受恩惠也能接受災禍」,作為心靈創傷的安撫。「如此我們就不會為了逃避災禍的陷阱而跳入另一個更大災禍的死亡中。」他說。另外,他以猶達書(即猶太書)的鼓勵,勉勵人在面對災難時,要有信德、祈禱、愛的合一和期盼入於永生的心,全心依賴上主的保護。

最後,周景勳說,人要緊記,天災人禍是一個喚起人心,考驗人靈的動因,給人互愛互助的機會,亦讓人在災難中找回有限的真我,學習珍惜自己存在的價值──不是鬥爭,是關愛,並且學習感恩,在生與死的考驗中,保持著超越生死的精神。

六教領袖亦曾於本年十一月廿九日舉行會議,會議一致認為最近在朝鮮半島發生的炮擊事件,破壞世界和平,於是向坊間報館發稿呼籲各國克制,以智慧解決紛爭,以談判代替武力,以和平為宗旨,以珍惜生命為重。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