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冬日的午後,中亞的宣教士AW要領我們去吉爾吉斯的托克馬克市(Tokmok),延途他指著一條河流告訴我們說:「看!那就是楚河。」「啊,那是劉邦、項羽的楚河漢界嗎?」我們興奮起來,一時忘了現是在中亞的吉爾吉斯,不是中國!「這條當然不是『楚河漢界』,但也有相似之處,它也是一條界河,河的兩岸分屬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坦兩國。這條河也叫碎葉川,傳說李白就是在這附近出生的。」AW微笑地解說。我們延著這條雖不太寬但水流湍急的河流,去到了一個村鎮。一眼望向村內,景色和我們在吉爾吉斯所見的很不一樣?中國式的房舍;田園阡陌上耕種的人身穿中國回族的傳統服飾;趕逐草原上牛羊的是熟悉的中國臉孔。進入村內,耳畔聽見的是依稀可辨的陝西方言。我們又恍惚了,一時不知身在何方,不是說這裡不是中國嗎?怎麼會有這麼多中國人?為什麼他們會在這裡定居呢?----他們,確實曾經是中國人。----在清代同治年間, 在中國西北陜、甘、寧地區爆發持續十多年的回民起義,回族企圖要在西北建立伊斯蘭國家。最後起義失敗,中國清朝軍隊展開了可怕的追剿,大約兩万人拖家帶口,一路穿過貧瘠的高原,越過皚皚白雪,最後橫跨高聳冷峻的天山山脈,逃到了中亞。當年這些劫後餘生的陝西回民,就流落到現在我們站著的地方?楚河兩岸,在此地努力開荒,生兒育女,落地生根。當地官吏將這些來自天山東部的中國移民稱為「東甘人」。「東甘」一詞源自突厥語qurup qalghan(意為「定居者」)或d o n a n ( 意為「回來」)。從此,他們與華夏大地徹底失去了聯繫,成了一個棲息中亞的新民族。早期在俄國沙皇和前蘇聯的極權統治之下, 東甘人身為少數族群,往往被漠視和剝削,屬於社會邊緣人;他們又恐懼清廷的迫害屠殺,可以說與中國及當地社會,都幾乎完全隔絕,成了一支不為人所知的民族,默默地自生自養。幸好居住地土壤肥沃,可以種植豐富農作物,只是位居內陸,水源是個大問題,東甘人需要胼手胝足辛勞地工作,才換來自給自足、衣食無缺的生活。今天,東甘人在吉爾吉斯算是經濟能力較好的。曾有人評價東甘人說:「他們擁有吃苦耐勞的品質,使他們在新國家可以用很短時間就達到相當優越的條件。同時東甘人是一個誠信的族群,總會嚴格地完成委託他們辦的事,這是他們在新國家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東甘人遷入中亞以後,為了融入新的社會環境,需要找一個與當地民族建立和睦關係的切入點,而伊斯蘭教正好是這切入點。同樣信仰伊斯蘭教,使中亞人接納了這批遷移者。東甘人會在文化上向原居民學習,比如穿吉爾吉斯人的服飾,戴他們的氈帽,也學習他們的語言,並逐漸演變成自己的習俗。另一方面,這些中國回民在遠離了祖國一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不但在中亞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還保留著不少晚清中國回民和中原人的風俗習慣和語言特點。聽他們之間的交談, 你真以為自己回到陜西和甘肅的黃土高原上。他們始終堅持自己是中國人,喜歡稱自己為「回族」,或「回回」,並盡力保留回族的文化、習俗、語言,尤其是他們的信仰。幾乎所有東甘人都是穆斯林,他們比起中亞其他族群,對宗教要執著許多。目前位於吉爾吉斯卡拉庫爾的清真寺就是一百三十多年前西遷的回民自己出錢出力修建而成的,至今仍在使用;在吉爾吉斯比什凱克市,最大的清真寺?阿歷克山德羅夫卡清真寺也是東甘人修建的。我從吉爾吉斯回來之後,一直忘不了在東甘人當中事奉了十多年的宣教士夫婦?K和I。在那個寒冷的冬日午後,我們坐在他們典型的東甘人房舍內,一邊喝茶,一邊聽他們娓娓道出當年怎樣開始來到這個地方事奉。那年,他們在教會閱讀到一本為東甘人代禱的手冊,知道這世上有一群人,他們是從沒聽過福音的回民(穆斯林),因為起義失敗,從中國逃亡到中亞,從此回不了自己的家鄉。K和I得到這資訊後,特地從美國去到吉爾吉斯參加了兩次短宣,之後就決定為這個族群留下來,不走了。K和I為了與東甘人建立關係,想盡辦法透過各種管道走入他們的社區,比如引入先進的畜牧和農業技術,幫助東甘人改善生活;I也試過以針炙、推拿來接觸東甘婦女。知道東甘人喜歡到別人家串門子,K和I便隨時打開家門接待他們,並熱忱地伸出援手提供一切他們所需要的幫助。許多年過去,K和I早已是東甘人的好朋友。然而,他們卻沒有辦法讓東甘人放棄他們的信仰,接受主耶穌的福音。十二年了,他們至今還沒收獲一個福音果子。一個也沒有。K告訴我們,東甘人是心最剛硬的民族,他們很友善,但卻難接受基督。曾經有一次,有一個東甘家庭的女兒被鬼附,她父親請阿訇去趕鬼,但趕了三個星期,始終無法把鬼趕出去。父親眼見自己的女兒受邪靈攻擊,苦不堪言,無計可施之下想起了K,便請他過來試一試。K和同工們日夜禱告,終於在第四天時,鬼被趕出了!當時這家庭的每個成員,和他們的親友,都親眼目睹了神的大能,而這位女兒也表示願意接受耶穌,但僅僅幾天以後,她就因為父親的反對而退縮了。由此可見,東甘人的心有多剛硬,多難信主。說起這些事,K和I雖然有些無奈,但卻從沒想過要放棄,他們說:「如果是神的心意,我們願意一輩子留在這地方,繼續忠心地服侍。」臨走前,K很誠懇地對我說:「如果有人願意用一個月時間每天為東甘人禱告,我就很高興了。東甘人的心硬,只能透過禱告才能有轉機。」我雖然是一個推動為宣教禱告的人,卻常常低估了忠心守在代禱崗位上的重要性,甚至有時會覺得為未得族群禱告可有可無。這次去中亞探訪了許多宣教士,他們都和K一樣,忠心守在前線努力傳福音,很希望、也很需要我們也忠心守在禱告崗位上,和他們一起努力、儆醒。他們親口說了,但願我們都聽到了。註:本月的代禱資料是K和I提供的,他希望我們有人可以每日、每週或每月;個人或團體,為他們禱告。當您讀到東甘人的狀況,並為他們代禱時,您將有份於他們的生命,並發現神對他們的愛。----被綁走的女孩----神阿,求你保佑我,因為我投靠你。詩篇十六篇1節 「我的學生沙琳娜被搶婚了!」老師憂愁地說:「昨晚她的姊妹來問我,那天她有沒有來上學,答案是沒有。然後到了今天,有些女孩說她們看到她在那個搶她的男孩子家暗自飲泣。」在這裡一個學齡少女很可能忽然間就變成了別人的妻子。就像沙琳娜,明明昨天還跟她的女性友人開心地談笑,今天就已經要罩上頭巾,穿上村裡已婚婦女常穿的袍子,為她的夫家做飯打掃了。在男孩把女孩搶回家之後,強大的壓力迫使女孩只能順從這樁親事,否則她就會被認為是羞辱自己家族的女孩,因為她已被視為不是處女了。緊接著伊斯蘭教師(即當地伊斯蘭教領袖mullah)也會來到,唸可蘭經為這對新人祝福。對一些男女來說,這樣的婚姻類似私奔,但其實這是名符其實的「綁架」!諷刺的是這樣以「搶親」開始的婚姻,還是常常會以幸福收場。「不過對沙琳娜而言仍舊很可惜,」她的老師說:「因為她實在太年輕了,今年才十六歲,而且她還是我最聰明的學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