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雲:教會應合一服侍窮人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十週年
2013年03月13日
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在十年前,因看見香港社會扶貧的需要而組成的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十年來致力在教會及社會推動扶貧工作。該網絡於三月九日下午在宣道會北角堂舉辦十週年感恩、慶祝、異象分享會,約四百人出席。
聚會以敬拜開始,其後,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鍾嘉樂牧師帶領會眾禱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主席李炳光牧師(右圖)致歡迎詞時指,人與人之間應互相關懷,豐足的人應關心缺乏的人。他回憶十年前看見社會跨代貧窮問題嚴重,便創立教關來回應社會的需要。他見證著十年來教會組織起來幫助社會的力量很大。
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左圖)在分享教關的異象時,指出耶穌吩咐門徒要餵養祂的羊(Feed my sheep),他指有需要的人很多也是隱秘的,信徒要走出教會的四面牆,到教會外把尋找有需要的人。他亦在前瞻教關的工作時指出,服侍就是榮耀上帝的行為;而耶穌離開世界前教導我們合一,所以基督徒應合一起來一起服侍有需要的人。他希望有更多教會加入成為教關的盟約群體,成為在社會上基督徒合一的見證。
成長嚮導助貧窮少年
其後,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潘余妙雲(右圖)分享他們協辦「成長嚮導」計劃的經歷。她指在當中看見很多貧窮少年生命的改變,她分享自己剛欣賞了計劃中的其中一個才藝表演活動,當中看見一位參賽者透過歌曲講述自己因參加該計劃而由「全職宅男」變成有目標、有方向的人,她甚為感動。政府由零八年推出此計劃至今,已有四千多人受惠,其中有一千多人便是透過工福等三個基督教團體培訓出來的。余妙雲指此計劃為學員提供「友師」,在其目標理財、多元智能發展等多方面為學員提供意見,與他們同行成長,朝跨代脫貧的目標邁進,改變他們的生命。未來政府將繼續撥款支持這計劃,預計可再令九千多名青少年受惠。她期望日後能有更多信徒成為「友師」,幫助更多有需要的青少年。一班「成長嚮導」計劃的學員和友師,更在余妙雲分享後獻唱和作處境劇表演,生動地分享他們在該計劃當中的得著,場面感人。
聚會中亦邀得三所教關伙伴堂會的代表,分享歷年來教會扶貧的親身經驗和當中的得著。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副主席蘇成溢牧師(左圖)介紹伙伴教會的理念時指,伙伴教會是已在服侍貧窮人的教會,或已參與推動教關事工、分享該會的資源的教會。今年已有三十間教會參與成為教關的伙伴教會,他希望能藉更多教會參與扶貧工作來作合一見證榮耀上帝,也能藉教關匯聚信徒來服侍有需要的人。
教會推動扶貧角色重要
聚會亦邀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右圖)致辭,他對教關十年來的工作表示肯定,並指教關的工作的最大伙伴和受益者其實是政府。他特別對教關的「成長嚮導」計劃和「愛心糧倉」計劃的成果表示欣賞和感謝,他指這些計劃都充份表現民間智慧,可幫助政府施政。張建宗又指,今屆政府施政重點是針對社會四方面的問題,包括貧窮、安老、房屋和環保,其中以解決貧窮為主要問題,這與教關的理念不謀而合,他也期待政府部門能與教關在未來有更多合作。張建宗認為政府推動很多措施,但重要的是民間的配合,其中教會的參與十分重要,他希望大眾能「出心、出席、出力、出錢」來支持教關的工作。
聚會中,香港基督教勵行會總幹事張洪秀美邀請教關主要成員和伙伴教會代表,逐一到台上貼上十字架,代表他們願意奉基督的名去服侍有需要的人。在聚會結束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席陸輝牧師為會眾祝福。
聚會以敬拜開始,其後,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鍾嘉樂牧師帶領會眾禱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主席李炳光牧師(右圖)致歡迎詞時指,人與人之間應互相關懷,豐足的人應關心缺乏的人。他回憶十年前看見社會跨代貧窮問題嚴重,便創立教關來回應社會的需要。他見證著十年來教會組織起來幫助社會的力量很大。
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左圖)在分享教關的異象時,指出耶穌吩咐門徒要餵養祂的羊(Feed my sheep),他指有需要的人很多也是隱秘的,信徒要走出教會的四面牆,到教會外把尋找有需要的人。他亦在前瞻教關的工作時指出,服侍就是榮耀上帝的行為;而耶穌離開世界前教導我們合一,所以基督徒應合一起來一起服侍有需要的人。他希望有更多教會加入成為教關的盟約群體,成為在社會上基督徒合一的見證。
成長嚮導助貧窮少年
其後,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潘余妙雲(右圖)分享他們協辦「成長嚮導」計劃的經歷。她指在當中看見很多貧窮少年生命的改變,她分享自己剛欣賞了計劃中的其中一個才藝表演活動,當中看見一位參賽者透過歌曲講述自己因參加該計劃而由「全職宅男」變成有目標、有方向的人,她甚為感動。政府由零八年推出此計劃至今,已有四千多人受惠,其中有一千多人便是透過工福等三個基督教團體培訓出來的。余妙雲指此計劃為學員提供「友師」,在其目標理財、多元智能發展等多方面為學員提供意見,與他們同行成長,朝跨代脫貧的目標邁進,改變他們的生命。未來政府將繼續撥款支持這計劃,預計可再令九千多名青少年受惠。她期望日後能有更多信徒成為「友師」,幫助更多有需要的青少年。一班「成長嚮導」計劃的學員和友師,更在余妙雲分享後獻唱和作處境劇表演,生動地分享他們在該計劃當中的得著,場面感人。
聚會中亦邀得三所教關伙伴堂會的代表,分享歷年來教會扶貧的親身經驗和當中的得著。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副主席蘇成溢牧師(左圖)介紹伙伴教會的理念時指,伙伴教會是已在服侍貧窮人的教會,或已參與推動教關事工、分享該會的資源的教會。今年已有三十間教會參與成為教關的伙伴教會,他希望能藉更多教會參與扶貧工作來作合一見證榮耀上帝,也能藉教關匯聚信徒來服侍有需要的人。
教會推動扶貧角色重要
聚會亦邀得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右圖)致辭,他對教關十年來的工作表示肯定,並指教關的工作的最大伙伴和受益者其實是政府。他特別對教關的「成長嚮導」計劃和「愛心糧倉」計劃的成果表示欣賞和感謝,他指這些計劃都充份表現民間智慧,可幫助政府施政。張建宗又指,今屆政府施政重點是針對社會四方面的問題,包括貧窮、安老、房屋和環保,其中以解決貧窮為主要問題,這與教關的理念不謀而合,他也期待政府部門能與教關在未來有更多合作。張建宗認為政府推動很多措施,但重要的是民間的配合,其中教會的參與十分重要,他希望大眾能「出心、出席、出力、出錢」來支持教關的工作。
聚會中,香港基督教勵行會總幹事張洪秀美邀請教關主要成員和伙伴教會代表,逐一到台上貼上十字架,代表他們願意奉基督的名去服侍有需要的人。在聚會結束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主席陸輝牧師為會眾祝福。
新聞導覽
- 上一則:創文文化講座 五頭並進回應大使命
- 下一則:家園被焚 與警方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