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文化講座 五頭並進回應大使命
2013年03月13日
創世紀文字書苑日前舉辦2013年第一場文化講座,邀請海外校園機構董事會主席蘇文峰牧師分享「傳承與突破:文字與網路宣教的前瞻」。蘇牧師在會上期勉當今基督徒的文字與網路事工必須同時於世代、教會、社會、新媒體,以及在信息上五頭並進,充分利用網路的時效與廣博性,透過精美深度化的文字,將福音有效地傳揚出去。
曾任台灣《校園雜誌》、北美《使者雜誌》主編多年,有著深厚史學背景的蘇牧師帶大家回顧華人教會過去兩百年的文字事工發展史。從1807-1842年清朝關閉禁教時期西方傳教士馬禮遜、米怜入華後出版第一本刊物《察世俗每月統計傳》,太平天國義和團時代戴德生、李提摩太等人分別從草根及菁英傳道路線開始創辦基督教書刊吸引知識份子,到五四白話文運動期間基督教創作人才輩出,1949-1970年轉型期間大陸教會出版停頓、海外書刊卻蓬勃創辦,到1970-1989 大陸改革開放期間北美華人專業文字人才俱增,到如今進入發展期因全球化關係及科技網路興起,海峽兩岸及北美的華人文字宣教工作雖然百花齊放,但缺乏新世代的文宣策略及資源整合。
蘇牧師指出,面對後現代「真偽混居、往來紛雜」、追求靈性卻反對宗教的網路世代,文字工作者面臨的當務之急,是讓信仰的傳遞與書寫在世代中擴展,大量培養新一代的基督徒寫手,從各方面滲透。
「這一代年輕人要的不是被教導,而是被觸摸;他們不要你當他們的老師,你要當他們的朋友!」這位為了近距離觀察80 後90後年輕人曾經深入校園、跟他們一起生活的文字牧者說,他不在乎人家笑他是爺爺輩的人物。「我希望我可以成為一個跟他們談心的爺爺!」
長期深耕校園文字工作的蘇牧師強調,文字與網路宣教目前迫切地需要在社會上擴展。「我們需要大量地進入公共領域,深入敵後。」他引用Google大中華區前總裁李開復個人的新浪微博有三千萬粉絲為例,說明單靠教會的官方網站或者寫博客,不如進入公共論壇或者社交網站上發聲來得更有效。「我們要學會在公共網站上、在敵人的窩裡下蛋!」蘇牧師說。
這場講座吸引了不少媒體人前來參加。從事福音預工多年的「佳音社」副社長鄒王見山深感網路宣教的迫切性。她指出,網路宣教要普及,但是各機構必須分工合作、朝專業化進行。「比如說專門從事影音活動的就專門做影音活動,擅長畫漫畫的就在網路上用漫畫來傳福音,訓練文字的就專注於文字培訓工作。我們的資源有限,必須要專業化!」
網路事工必須在信息上擴展,不只是透過Media (媒體)和Method(方法),更要看Message(信息)本身以及Messenger(信息傳遞者)本人的生命。對此,美洲好消息衛星電視台企劃經理王麗君表示,蘇牧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文字工作者最重要的還是信息內容本身,是否言之有物。
最近在田納西州舉辦的全美宗教廣播協會年度大會上,三大著名社交網站Google、Facebook以及Twitter高層,紛紛表達了期盼與基督教機構強化合作的意願。 Twitter 社交創新部負責人Claire Diaz-Ortiz指出名牧師在推特的粉絲或許沒有明星多。可是他們的影響力卻遠遠超過明星。她說,Lady Gaga或Justin Bieber 等青少年偶像的粉絲數量是名牧師安迪•史丹利(Andy Stanley)的50倍。但史丹利牧師若在推特發文,卻獲得比Lady Gaga或Justin Bieber等更多的回應和參與度。
最早使用微博的華人牧師之一遠志明牧師曾分享,他寫博客三年,點擊五百萬; 寫微博一年,累積粉絲十二萬,每則微博則平均被轉發近千次。雖然因個人因素暫時無法回國,但是遠志明牧師表示,藉著網路他可以和中國網民在信仰裡對話和交流。
文字與網路宣教已是大勢所趨,對於這個新的領域,基督徒若不進駐,就會被敵人攻佔。蘇牧師強調,華人文字工作者必須把握這個網路契機,回應主耶穌的大使命:「便要去,使萬民做我的網民。」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