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十一海難的感歎與詰問

2012年10月08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十月一日晚國慶煙花前,南丫島發生香港四十年來最大宗的海難,逾百人墮海。截至十月三日,已證實海難帶走卅八條寶貴的生命,全港哀悼。

  透過新聞影像,海難在香港市民的心裡,擺下不同的感歎和詰問,慟動和哀傷──在中秋過後的明月銀光裡,在上主的靜默與言說之間。 今期《時代論壇》頭版專題,走訪了陳國權牧師與陳健民教授,分別討論如何面對苦難問題和分析海難揭出的核心價值焦慮,以下為部份內容:

  患難見真情,危機見價值。海難發生後,特區政府上千名前線人員前往救援,有條不紊。翌日絕大部份報章都以海難新聞作頭條,將有關國慶的報道改編入內版。香港社會那份對生命優先尊重的價值,躍然而見。

  搶救過後,也是反思之時。在制度上,無論是刑事調查、專責委員會,以至輿論討論,既針對責任,也針對避免意外重臨。在人心裡,面對忽然禍患,也有一個個生命的問題和感歎號,等待那掌管天地的主。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十月四日(週四)全港哀悼日中午辦祈禱會。香港聖公會於同日亦在中區聖約翰座堂舉行兩場悼念崇拜。而基督路小教會、眾樂教會、九龍佑寧堂及基督徒學會亦於十月三日(週三)晚聯合主辦同心哀悼「十一海難」祈禱會。

教會需聆聽受苦者聲音

  信義宗神學院靈修及崇拜、牧養神學教授陳國權牧師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中秋是人月兩團圓、家人相聚的時間,遇難者在中秋翌日開開心心地出去賞煙花,卻突然遇上海難,他也為意外感到很傷心難過。他指無論是否信徒、無論是否認識遇難的人,聽見這事都會有傷心和身同感受的感覺。陳國權指出,此階段嘗試用理性解釋事件是無濟於事的,教會及信徒不用急於搬出神學學說和經驗來試圖說服他人不用難過。「面對苦難的問題,聆聽是非常重要的。」……

持續關心受難者

  陳國權亦指,教會除了聆聽以外,還能在祈禱上做些功夫,例如在每逢主日聚會時便為事件及遇難者家人禱告。「傷痛不是一、兩個星期便會完結的,心靈的醫治一定需要很長時間,因這是突然其來的噩耗。大家應繼續為他們禱告。」……

海難再揭核心價值焦慮

  正當特區政府前線人員盡力搶救遇險市民,行政長官梁振英陪同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到醫院高調視察。事件引起網民頗大反應,質疑事件將內地「黨委太上皇」的一套搬來香港,破壞一國兩制。

  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陳健民教授對本報表示,一般而言,即使國與國層面,一個國家發生災難,只要提出請求,其他國家前來參與救援,並不奇怪。至於今次南丫海難,若協助請求是由特區政府提出,也沒問題。然而社會出現反彈,其實是反映市民擔心北京干預香港事務。

  「李剛事件原本是正常不過的,但因為市民對政府沒信任,到一地步寧可拒絕也不要令香港受損。」陳健民又以近年的政改為例,指即使《基本法》已列明中央在政改上有角色,但當民主黨與中央談判,仍被部份港人指斥違反一國兩制……



十月一日,特區政府搜救人員在飛行服務隊的照明下,
搜索南丫海難失蹤者。(圖片版權:Sunny Mok/EyePress)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semisiu

面對死難者的家屬創傷是難以估計的!求主賜我們有智慧懂得怎樣陪伴這些家人渡過這哀痛的日子,更求主在這些家人的身邊興起基督徒來以基督耶穌的愛來愛他/她們,叫愛重臨人間。獻上衷心的祝福!

發言日期:201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