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首次參與.近半呈現問題
2010年07月12日
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和明光社訪問近千位十七歲以下青少年,百分之六承認曾在今屆世界盃期間賭波,當中四成是首次賭波,而在自願接受賭波沉溺測試的青少年中,近半更有問題賭徒甚至病態賭徒的特癥,反映青少年是賭博問題的高危一族。
基督教戒賭機構新希望團契和明光社在今屆世界盃決賽週開始至八強賽事期間,在學校及街頭就賭波問題成功訪問1730人。在967位十七歲以下的受訪者中,百分之六承認曾在今屆世界盃期間賭波,當中四成三為首次賭波。兩機構又成功邀請當中廿三位首次賭波的青少年接受賭波沉溺行為測試,當中五人被評為問題賭徒,另五人則被評為病態賭徒,比率甚高。兩機構指這結果反映青少年在首次接觸賭博後比成年人更容易成為問題賭徒或病態賭徒。
新希望團契執行主任莫玉蘭(上圖左)對此表示憂慮:「若青少年跌入病態賭徒行列,即使世界盃完結,他們仍會繼續賭波。雖然青少年的賭博注碼一般為十元至數百元,但我們曾輔導的賭徒中,便有人正是由不斷借款數百元賭波開始,最終累積欠債過百萬,所以有關問題不容忽視。」
莫玉蘭又提到,兩成八的賭波青年是經父母或親友代為下注。她呼籲家長以身作則,不為子女下注,也要留意子女有否出現「賭波警號」,例如:看球賽時少談球員球技而只關心入球和賽果、經常留意賭波資訊、賽後有不良情緒等。
另外,調查亦發現有兩成六的賭波青年是透過馬會的投注站下注,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上圖右)批評馬會對青少年把關不足。他又指摘馬會違背政府「不鼓勵賭波」的政策,在世盃期間積極宣傳,例如在投注站電視直播世界盃賽事,又開設不同賭波方式等,加劇賭波氣氛;加上警方的宣傳只強調「不賭外圍波」,令「睇波不賭波」的宣傳被「溝淡」。
明光社認為馬會應加強檢查身份證,減少未成人士入場下注的機會,並強烈要求馬會將投注站的玻璃外牆遮蔽,或將所有電視安裝在場內方能觀看的位置,避免路過的青少年接觸大量的賭博資訊,在耳濡目染下受賭波氣氛影響。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