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思考土地、政制、貧窮的關係

「青年與城市」祈禱會

2010年06月29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由突破機構主辦的「青年與城市」祈禱會,於六月廿七日在突破中心舉行,由駱穎佳、鄧紹光、禤智偉作領禱講員,超過九十人參加。大會表示在天星碼頭、皇后碼頭、菜園村、政改方案等事件中,大批青年人敢於走出來表達心聲並爭取公眾權益,情況令人鼓舞,因此藉祈禱會回應青年基督徒面對的處境。

駱穎佳:人不能脫離土地

聚會先由敬拜隊領唱,並祈求上帝的靈與會眾同在。之後由一直參與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工作的資深幹事駱穎佳解讀「地土與城市的關係」。

他認為發展城市是不需要用盡每一分土地,青年人出來參與保育運動,就是發現人們與土地有緊密的關係。「忙碌生活使我們和土地疏離,近來的保育運動可以見到原來土地大家都有份,沒有土地就沒有了自己的身份認同。」他認為在社運的過程中,青年人發現了空間政治,即是城市規劃中自己是可以有say,「唔可以再供手相讓俾地產商起屏風樓」。

他指每個人都需要出聲,因為這是公民權利,大家都應該關心城市發展是否照顧到所有人。他亦批評坊間集中報道八、九十後的激進行為,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因為近來社運看到青年人政治意識抬頭,是「值得肯定的」。社運同保育與基督教的精神接近,都是「肯定簡樸生活,對消費主導的生活形態進行批判和反省」。青年人肯定大自然,追求農村生活代表人們開始思考一種另類的生活價值。

他引用申命記八至十二節,指出土地是邁向應許,孕育多元生命的;同時土地也是讓人安息,釋放被奴役的處境;土地更可以作為接待他人,一個開放的地方;土地更是人們回憶的地方。他認為今天人們對土地的運用被發展主義壟斷──發展過程會排斥舊有事物,不符合經濟價值的就會被取締。「當某一種價值壟斷,人們失去生命的價值,我們又怎樣實踐靈性價值呢?」他勸免基督徒要活出聖經,為身邊人帶來影響,建構作為門徒的身份。

鄧紹光:不要誤用權力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鄧紹光教授分享「政制及權力的關係」,他借用一位神學家的說話,指出「速度可以是暴力」,現今社會的高速發展,「一日也嫌多,短時間內通過清拆菜園村便是一種暴力。」他引用馬可福音十32-52,耶穌進城前的故事,他指這個故事是談權力的問題,「任何政制都是權力的反映,是現實的道路,唯有到了新天新地才有不同。」鄧紹光認為唯有不斷追隨耶穌基督,踐行祂在這條道路上活出的生命,抗議世界對權力的誤用,「讓世界看到有另一種權力可以用,就是服事和捨命。」

他指出耶穌是與弱勢人同行,「人子來,不是受人服事,乃是服事人。」他認為「無一條高鐵可以接通通往地上君王的道路,耶穌是會停低腳步在菜園村,南亞少數族裔的前面,就像耶穌會為瞎子停留下來。」耶穌於十字架上受死,就是「活出另類權力,掛係木頭上面,張開雙手,叫所有人可以有不一樣的生命,可以存活,謙卑,彼此認罪,彼此服事。」鄧紹光呼籲會眾反省現時的政制是否都可以讓人存活和服事人。

禢智偉:貧窮是人人的責任

中大崇基神學院禢智偉博士則發表對「貧富懸殊的關係」的意見,呼籲青年人要慎思明辨。他曾任政務主任,發現政府對貧窮問題只看數字,卻看不到背後的血和肉。「見到拾荒者,就會質疑他們為甚麼不申請綜援,但其實背後可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原因。」他曾讀過一篇文章,當中寫到「如果一個拾荒老婦在街上撞車死亡,政府會紀錄為一宗交通意外,但沒有人看到這是一宗資本主義殺人事件。」他認為真正的公義不只是為最低工資立法,「最低工資立法只能保障到有工作的人,但那些沒有工作的呢?如果說三十三元一小時代表的是公義,我會說七十七元也不夠!」

「我們都有分製造窮人,為甚麼大學生的人工可以是其他人的十倍百倍?貧窮不只是社會的責任,人人都有。」他指貧窮並不可恥,接受幫助更不需要覺得自己比別人低下,因為基督教是提倡互相幫助的,人們不應繼續麻醉窮人,以「窮人在天國能承受預留的位置」來欺騙他們,人們應該反省對待貧窮和財富的態度,還貧窮者一個公道。「很多人說要扶貧脫貧,但只說不做,很多基督徒在教會裡談論的是送子女到外國讀書和換車換樓!」他認為窮人在教會當中可以幫助思考,打破人們被主流文化限制了的框架,重新想像甚麼是公義。

之後由鍾氏兄弟獻唱〈夢想……有一天〉和〈行公義好憐憫〉。最後由突破機構總幹事梁永泰博士帶領祈禱作結。大會表示青年人雖然面對眾說紛紜的取態和辯論,但也希望青年人能夠謙卑聆聽上主的聲音,懂得回應。亦相信基督教的核心價值可以檢視社會上被扭曲的文化,回到信仰,尋找出路和更新。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