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蘇權良:港商開廠為何?

十二跳後引發的反思

2010年06月29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深福協會於六月廿四日晚在東莞常平主辦「十二跳後引發的反思」聚會,由在中山開設玩具廠聘用三千工人的蘇權良、資深企管人林錦華博士及深福協會主任會牧黃偉成博士主講,有近百港商、北上工作港人及教牧友好出席。

老闆工人.同樣迷失

蘇權良分析富士康事件,指富士康的廠房硬件確實合乎水準,有冷氣、有泳池、有飯堂,公司本身「出到貨」、「賺到錢」,從任何角度看也是成功企業。可惜公司沒想過工人離鄉別井也犧牲很多:「他們想得到甚麼?」

身為玩具廠老闆的蘇權良,六、七年前也曾面對經營危機:廠做得頗大,有生意,但卻沒錢賺。那時他面臨是否要體面離場的抉擇:「究竟為何要開廠?為何要北上?為何要從事玩具業?」他坦言,港商與青年工人一樣,其實也會有迷失的時候。

本身是教會長執的蘇權良,當時透過幾句金句獲得提醒:

【提前六6-8】
原來「敬虔+知足=大利」,而「知足=有衣有食」。於是他反問自己究竟想賺多少「利」?要多少千萬?要多少物業?

【太六33】
經文提醒要定好優先次序,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於是他反問自己有否以神為中心、有否將神的公義和福音帶給工人?

【彌六8】
經文提醒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與神同行,讓他反思到:
一、公義管理:設立規章也是為了訂出標準,讓喜愛公義的員工有安全感。
二、下班憐憫:在廠內設立「員工關顧部」,關顧員工下班後的需要,例如舉辦各種文娛活動讓員工參與,而員工有病、家裡有事則派員探望,甚至從「雪中炭」基金撥出款項支援,讓員工感到人間有情。
三、謙卑溝通:盡力維持上下有良好構通,老闆和工友是伙伴關係,老闆不是「大晒」。
四、與神同工:基督徒即使當老闆,也只是為神「打工」。

他特別鼓勵出席聚會的夾心管理人要關心老闆,見到老闆走歪了,應想辦法以敬畏神的心去影響對方;為老闆打工,就是老闆的伙伴,要常為對方禱告;同時也要對下屬盡責,建立健康文化使員工精誠共進,努力使公司可以生存。

內在喜樂.生命教育

林錦華亦從「激勵理論」分析富士康問題,他指出三方面:

一、個人的激勵
員工為何離鄉別井來工作?(賺錢?升職?)為賺錢的話,為何想賺多些?(養家?買屋?消費?)為買屋的話,為何要買屋?(贏得尊重?身分象徵?)他解釋一般人的信念是:努力→有表現→得獎賞→有滿足,若過程中有一環斷了,例如努力了卻沒表現、有表現卻沒獎賞,便會令人迷失。管理者若能掌握員工的信念和價值觀,便有如得到「無價寶」,因為透過員工的內在獎賞和內心喜樂,便可不花一分一毫使員工投入工作。

二、工作的激勵
工作的設計如何?有否變化性以減少員工的厭倦?有否認定責任讓員工感到被重用?有否解釋工作的重要性讓員工有成就感?有否自由度讓員工可發揮創意?有否人就員工的工作作回應讓員工可以學習和改善?

三、工作環境的激勵
上司監督是否公平和有鼓勵性?同事團隊是否有溝通和合作?工作文化是平安、友善還是壓迫?公司對外形象是令員工自豪還是不想承認自己是一員?

林錦華總結指,「世界不是平的」,每個國家也有其獨特性,管理者必須智慧面對不同持分者;而所謂工作獎勵也不一定是錢、泳池、健康室等硬件,更重要是軟件──人的喜樂;現代強調管理知識,但「管理的心」其實更重要,公司要對員工作生命教育。

帶出盼望.建立動力

黃偉成則強調:「人永遠是關心的焦點。」他從輔導和說服的角度指出,開解工友的步驟應是:

一、數列弊處:列出對方放棄的損失,以及未來面對的困難。
二、比較優點:列出對方願意改變的回報。
三、專家祕訣:提出對方沒想過的方法,讓對方發覺原來有新出路。
四、盼望動力:透過適切對方的激勵,為對方提供盼望,從而建立動力。

會眾亦分享看法。有與會者指講員從西方理論、港商經驗及輔導技巧去分析問題,但這些方法未必能應用到內地國企之中,因為當中有不少「唔炒得」的有背景人士,甚麼激勵、輔導等都不會有效。亦有港商坦言大家在關心「十二跳」之餘,更應留意會否有「港商第一跳」,因他個人也經歷不少困難:內地下屬學會生意技巧後,紛紛自立門戶搶生意;而人民幣升值,也使港商由薄有微利變成虧本──眾港商的經營環境十分惡劣。

也在內地設廠的深福董事會主席李日生回應時坦言,自己多年前也曾「想跳」,但信仰讓他明白「自己站不穩,人家靠不著」,人總講利益,惟有靠上帝去自強不息。他呼籲北上港人參與深福聚會,彼此牧養和支持。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