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學者教牧論民主黨方案急轉彎

起錨?超錯?基督徒政改論壇

2010年06月23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基督徒民主教室於昨晚(六月廿一日)舉行「起錨?超錯?.基督徒如何回應政改」論壇,邀得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右一)、科大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右二)、香港民主發展網絡主席朱耀明牧師(右三)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右四)分析政局及分享感受,有近百人參加──主辦單位不諱言喜出望外。

成名:中央讓步的三個關鍵

成名指民主化是二十世紀的全球浪潮,民主國家由40個激增至119個,民主國家數目超越了非民主國家。但他指香港現時處於半民主狀況,特首僅由主要代表建制及工商界的八百人選出;立法會在分組點票制下,十五席功能組別足以否決任可議員提案──現時最少選民的十五個功能組別,總計只有六千多位選民,換句話說,六千人選出的代表已能否決三百萬選民的意見。

成名指這種政制令特區政府面對管治困難,欠缺認受性去推行政策,因此對爭議政策如醫療融資等只能「拖得就拖」,加上官商勾結、親疏有別、貧富懸殊等問題,政府民望不斷下挫。而功能組別運作多年,事實證明議員只關注業界利益,而非為議會注入更豐富和專業的意見,且經常否決一些有利市民的法例。所以他認為功能組別應予取消,問題是以甚麼策略去爭取。

他指中央過去也曾在政制問題上讓步,例如同意九一年立法局直選議席由八席增至十席,更承諾每屆增加;O三年亦撤回了廿三條立法。成名分析促使中央讓步的三個關鍵是:一、有龐大的民主動員;二、未至動搖中共政權;三、影響到經濟發展。例如九一年就是由於出現移民潮、外資撤走和數十萬人上街爭取民主,使中央政府最終作出讓步。

成名又提到南韓的經驗:當年包括穿西裝、打領呔的中產人士在內的數十萬市民集體上街,堵塞漢城街道多天,最終連美國也宣佈不再支持全斗煥獨裁政權。成名總結三個國際上爭取民主的通則:一、由下而上,七成半國家的民主都由民眾主動爭取,而非等待領導層改變;二、過程必須非暴力,不能使旁觀者憂慮;三、必須有強大的團結聯盟。

對於區議會改良方案,他認為贊成和反對者均有理據,因此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足夠時間去討論,這帶來三個問題:一是對市民不尊重,二是失去一次公民教育的機會,三是方案的提名門檻有隱憂。

戴耀廷:對話讓人更接近真理

戴耀廷引述鄧紹光早前在基督徒學術論壇提出政治神學家約翰猶達的意見:耶穌是真理,但我們不擁有真理,因為人有罪性,我們接收的真理都有扭曲。因此戴耀廷強調大家應透過不斷對話──尤其是與意見不同者對話──從而更接近真理。

戴耀廷指民主除了選舉制度這硬件,還包括民主文化這軟件。若只追求選舉制度而不嘗試尋求共識,他擔心會像台灣一樣造成社會撕裂。他同意部分人的擔心,認為所謂溝通、讓步可能是中央的策略,但他認為這次至少也開啟了對話,民主黨確實擔起了重要的歷史角色──成為目前中國土地上唯一能與中央對話的「反對黨」!

他認為從中國政制發展的大格局看,中央也知道自己的管治問題不下於香港,這次中央的態度在一星期內急轉彎,顯示中央的鷹派和鴿派也在角力,香港若順利通過改良方案,或許有助中央的鴿派推動民主改革。

至於教會的角色,戴耀廷指教會理論上是一個「對話」的群體,在這個連泛民內部也撕裂的時候,教會或可在社會上擔起對話的角色。

朱耀明:每步民主成果得來不易

朱耀明牧師分享時眼泛淚光,坦言自己絕少為政黨站台,但在星期天(六月二十日)的普選聯遊行中,他確是為民主黨站台:「作為廿五年的同行者、參與者,我親歷爭取民主的艱辛。自八四年起我便與這群兄弟一同爭取民主,廿五年來同心同德,堅持平反六四,爭取普選,一起承擔壓力到今天……他們會出賣民主嗎?我會不信任他們嗎?」

他分享O三、O四年成立香港民主發展網絡,為的就是走政黨很難走的中間路線,嘗試尋求與中央對話,但隨著人大於O四年就政改釋法,網絡便決定「冬眠」,不再與中央對談「已被埋在棺材裡」的民主。直到今年初,網絡才再次啟動,尋求與中央就2012政改對話:「O五年綑綁投票的目的是尋求談判,而非為了否決;豈料政府當時只想撬票,由始至終也沒找黨派談判。」但今次中央竟願打開談判之門,並且願意接受反對派提出的改良方案:「這真的讓我們陣腳大亂!我們可沒想過中央會接受呀!甚至連《大公報》也陣腳大亂!兩天社評完全不同!」

年屆六十六歲、去年曾病重入院的朱耀明深情地分享,民主進程真的很艱難:「走了二十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有否機會看見普選,我們需要下一代接力。」他坦言功能組別和分組點票的問題,今天真的無法「搞掂」:「但現在擺在眼前多了十席直選,我們要不要呢?」他深信當愈來愈多議席由市民一人一票選出,便會形成一種監察文化,鼓勵市民監察議員有否做出有違市民利益的事。

「我們力抗了二十年,每一步也得來不易,我今天只想用我的經歷感動大家,一起成為爭取民主運動的一員,我相信大家終會見到取消功能組別和分組點票的一天。」朱耀明肯定地說。

胡志偉:教會不應假中立

胡志偉首先回應戴耀廷,指教會內部近期也發生不同事件,證明教會其實也不太「對話」,故此他笑言要教會在社會上擔起對話角色,是期望過高。另外,最新的2009教會普查亦顯示,教會關注的社會問題依次是金融海嘯、色情、家庭、家暴、賑災、同性戀等,「民主」在廿個選擇中排名最低。

他認為,教會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也是專家,故此不回應某些社會問題也屬正常;而有些教會專注天國、不問世事,大家也應尊重。但問題是有些教會團體邀請嘉賓出席宗教活動,本來可以一個政治人物也不請,又或邀請不同黨派人士出席,但他們偏偏請一些又不請一些,卻又說自己是政治中立,這便非常欠缺說服力。

他以曾發生種族屠殺的盧旺達為例,指官員信主不等如施政公義,並引述侯活士的講法,教會應講出真話、活出真理:「所謂『講出真話』就是否定文字遊戲,例如將功能組別說成是普選一種;『活出真理』就是不謀取權勢、勇敢站於弱勢一方。」

台下答問:信仰與民主的關係

在台下環節,戴耀廷回應台下提問時解釋,「對話」就是要批判「絕對化」,不論是政府或反對派,當大家將自己的立場絕對化時,就是大家要留心的時候。朱耀明亦同意,民主就是接納多元,不將自己的意見絕對化;他承認「對話」確有危險,可能只是對方的策略和姿態,但有時必須冒險,因為透過對話可以認識對方,從中接收或好或壞的消息,按這些認識再決定下一步行動;不對話的話,便只能假想對方的想法,並按自己的假想做決定。

在講到基督徒為何要支持民主,朱耀明提出四個原因:

一、神是主權:
神才擁有絕對主權,當任何政權變為絕對,便應打倒。
二、人是罪人:
人總會犯錯,必須由別人監察,任何制度也不應容許有人可以永遠坐擁權力並說自己永不犯錯。
三、人是主體:
每個人也有尊嚴,大家都有神的形象而非一件工具,人應凌駕制度本身。
四、社會是群體:
社會裡的每個人應該唇齒相依,互為兄弟手足,任何人也不應被剝削和歧視。

戴耀廷談到教會的角色時,強調堂會也有本身的服事目標,大家不應期望堂會必須參與政治,更不應覺得「談政治」的人便「勁d」:「堂會本身的服事也很『勁』!」但反過來說,他認為堂會也不必絕口不提政治:「崇拜講道會談不同主題,每年是否也可以有一兩次談談政治、民主與信仰的關係?」他指不少堂會從事社區探訪,這是表達社會公義的方式,而社會行動也一樣,弟兄姊妹在當中也可遇見神。

作為「基督徒民主教室」的發起人之一,他樂意出席不同地區的教牧網絡聚會,跟教牧們一起探討信仰與民主的關係:「我的看法不一定對,但透過與不同教牧對話,我肯定我們能彼此豐富對方的思想。」

(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每日快拍,2010.6.22)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