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高鐵激起千重浪.深層矛盾現眼前

2010年01月22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一群「八十後」青年在反高鐵一役激起的千重浪,將糾纏日深,欲語還休的香港深層次矛盾具體浮現出來。新一代社會運動勢必像春風野火,管治階層惟有誠實而謙卑面對現實,順勢調校社會價值的座標,始能讓香港走上新里程。

  在這場歷史性的事件中,教會何以無聲?關鍵在教會也陷於深層次矛盾的底蘊中,未能站在雞蛋(弱勢社群)那一端;甚至會被視為「助紂為虐」的利益集團。如果情況朝壞一方進發,又或有激進力量強勢介入新社運,只知選擇性守護道德而缺乏指摘不公義不道德勇氣的教會,也可能成為被攻訐的對象。

  我們不可能也不必為「深層次矛盾」作咬文嚼字的解釋。但從高鐵事件激起的民間義憤,青年怒吼,絕非個別工程項目的正反合所能產生的能量,當中應包括幾方面的憤懣積累。

  廣深港高鐵貫連全國網絡,香港必須奮起趕工,及時接合,才能避免被邊緣化的命運。然而中港的融合至今仍存隔閡,國家在經濟上救港,卻未能抵銷歷史的遺憾、制度的落差、自由的約制。但社會上只知一面倒的向北傾鈄,為中國的經濟崛起而歡呼喝采,愈見失去香港言論窗口功能、法治自由優勢。多少人在愛國的大旗下謀求自身的利益,放棄自主的尊嚴?更見有教會組織和領袖也傾附於這場權慾的遊戲中。反高鐵正是對無條件擁抱經濟中國的反彈。

  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厲行的重商主義與精英管治,早已為民智大開、資訊透明的社會所不滿。親疏有別與政治化妝,亦加深港人對政府的不信任。過場說戲的諮詢模式更被人戳破。一個不懂得也不重視聆聽民眾聲音的政府,就連話語權也漸失去,不在乎你擁有多少媒體,多少渠道。在網絡世代中,不能單以數據與分析服眾,更需要贏取共鳴與信任。政黨的表現同樣教人失望,總是不斷上演的利益交換與妥協的遊戲,年輕人要站出來,為自己說話。

  地產商與財團治港成為最大的沉疴,到達積怨爆破的程度。重商主義化為利商政策,不僅是意識形態的偏頗,更是現實的失衡,促成更嚴重的貧富懸殊。立法會內的功能組別多的是沒有靈魂的政治代理,背後也是為「大老細」「做好呢份工」,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難以釐清更難申報。政商關係網長期壟斷香港決策權,有樓的小市民總也中了「樓價升,香港好」的魔咒,在經濟泡沫中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八十後青年或許一無所有,即因如此,乃敢向「有」的說不。教會在增長與發展的大前提,同樣以講求堂會的硬件優勢,重視「磚頭」效應,在公共集會中高舉名人高官效應,只予人財雄勢大,高不可攀的感覺。

  僻處石崗的菜園村,一向寧靜,少人知問,卻成為事件中一股力量──觸發人們對土地的感情,對家園的重視,對保育的關懷;在絕對金錢掛帥、只講利弊,不管對錯的迷思中喚醒良知。再進深一層探究,高聳的金融商廈超越太平山山脊線,海旁的建築把城市築起屏風,富人獨享維港美景,窮人卻看不見天日。高速的經濟是否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抑或只讓大財團鯨吞利益?政府只求「數夠票」過關的官僚思維,今次卻在「一月圍城」中狼狽慘勝,焉能不痛定思痛,深切反省!

  特區政府再不能以「救火」的心態走面對今次社會矛盾的爆發,教會更不能以聚會主義,找幾個明星講員來回應幾句就不了了之,這是香港發展與社會價值重塑的關鍵時刻。教會使命的重尋與拓立的歷史契機,最起碼要找回自己的定位與話說權,否則只會進一步自我邊緣化。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