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路思培靈研經第四天 龔立人談抗拒情緒文化政治
2016年02月15日
【時代論壇訊】
由「神學路思」平台舉辦的首屆「天國與人間」培靈研經大會,在昨天(13日)的第四晚培靈會中,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博士主講,題目為「情緒的政治╱靈性的教會.靈性的政治╱情緒的教會」,分析情緒所影響的文化政治塑造下的香港社會現況,同時以靈性角度回應情緒文化下的心理。
秩序,到底為了甚麼?
龔立人指看似充滿理性的政治生活,其實是情緒多於理性,他舉例在對政治意見不合中,我們通常沒有越辯越明,反而是越辯越難溝通。他提出「情緒的文化政治」,本質上充滿社會建構,以塑造大眾對事物的解讀,並引導大眾傾向引導為反射及依賴式的行動和感受。「有別於論述,情緒的文化政治是強化我們最原始的情緒為主。」情緒比理性的影響是更快、更直接和更深刻。他指出情緒的文化政治通常是社會的管治階層所製造,透過不同媒體和活動滲入個人生活,而令每一個人都產生相近的情緒,以維繫社會秩序和政治目的。例如以往南非白人政府,以散播對黑人的恐懼情緒,使人支持種族隔離政策;又如在零三年沙士一役後,特區政府刻意透過營造「獅子山下」精神來鼓勵香港人,但實際上卻隱含充滿對政府不需埋怨、自力更新和北望神州背靠祖國的信息。
同時,龔立人分析其實香港人對秩序是有一定的迷戀,而秩序正正是情緒文化政治的產物。他舉例指香港政府指小販塑造為不衛生、危險、阻塞的象徵,因而市民容易對小販的存在而厭惡。他指小販的危險只是因為小販需流動「走鬼」,小販的混亂則是打擾了租貸商鋪的秩序邏輯,兩者均打破了秩序而使人不安。他指出佔領運動同樣是打亂既有秩序的表現,所以香港人較喜愛守法的和平理性抗爭方式。而當警察被塑造為維持秩序的必然形象,使衝擊警察的人就是暴動和破壞。龔立人指在年初二的警民衝突中,很多香港人是一面倒怪責示威者,並認為警察打示威者是合理。在電視媒體播放的畫面中,市民的情緒很易被牽動,因為已經被秩序化的情緒主導,並很容易接受政府定性是次事件為暴動的解釋。很多市民會因示威者不守秩序、不滿於社會現狀而憂心。他指其實年初二的警民衝突與和平佔中的公民抗命性質一樣,同樣是拒絕這種被塑造的文化政治,只是以擲磚頭、衝擊警察的方式進行。
尋找制衡情緒的靈性
然而,龔立人提醒我們在嘗試挑戰既有秩序下的文化政治時,亦易於陷入另一種由被動、恐懼情緒產生的文化政治。「當政府變得更專橫,昔日的抗爭方式亦無甚作用時,便有人對這種無力、被動的狀況而變得很恐懼。因為社會視被動的人為弱者,受人決定和擺佈,而令我們失去自己,坐以待斃。因而抗爭的人在恐懼的情緒下刻意進行反軟弱、反被動、反被擺佈而行動。」他分析年初二的警民衝突中,擲磚頭者認為是官迫民反,是反抗、自主行動的表現。龔立人認為這種以恐懼情緒建構理性的行動,是不斷把自己受害化,亦不斷製造威脅自己的他者。
而當理性無法制衡情緒時,龔立人指正正需要靈性的存在。「靈性是比自身還要大的真善美的追求和體現」,靈性是在情緒與理性中表演。他引用路加福音廿二章47-53節的經文,指出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捕時,面對黑暗掌權的事實,不但無法改變長老、猶太人對衪的看法,門徒亦離衪而去,三年來的教化工作最終成為泡影。在這種絕望無助之情緒下,耶穌說出「算了,住手吧!」。我們沒法從聖經知道出刀者是否因恐懼自保而出刀,龔立人指出路加反而獨有地記載耶穌治好被削下右耳的人,因為耶穌自己是情緒文化政治下的犧牲者,所以衪不願意看到另一位因情緒文化政治下受害者,即使可能被削下的人只是前線執勤的棋子。耶穌即使在生命受威脅下,仍然會阻止暴力,不論動刀者如何合理化其行動,耶穌對受傷的人都是加以保護和醫治。
龔立人最後反問現今教會是否成為秩序情緒下文化政治的擁護者,還是建立另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文化政治當中。秩序文化政治使我們感受不了生活已受黑暗籠罩,反而把希望打碎,以行動的有效性驅逐希望,同時亦強化對被動繼續的恐懼及強化秩序文化政治。他指出靈性沒有低估或高估黑暗的破壞性,反而因對他者的關懷,而走出恐懼的文化政治,使我們能迎向黑暗。
覺醒不是怨恨,盼望是為他人
在台下發問環節,有不少信眾熱衷發表感受及提問。有會眾指已不信任香港的司法獨立,擔心在年初二晚旺角示威中被捕的學生遭受不公道審判而判長年監禁時;同時有會眾指在示威前線的混亂處境較難恆常維持和平非暴力的原則;亦有會眾指如香港處境演變為侵略與被侵略之爭,該如何衡量抗爭手段的對錯。
龔立人回應時強調,他在這晚培靈會是「偏見地」選讀路加福音,因為路加福音相較其餘三福音的同類記述時,沒有「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太廿六52)這句,在對抗黑暗權勢時,路加福音沒有限制抗爭手段的方法。他認為現今黑暗權勢是很真實,但我們不是去接受黑暗的權勢,耶穌是迎向「帶著身體去衝擊黑暗」,以身體去抵抗彼拉多、法利賽人不義的審判。 而他稱自己不是絕對的和平主義者,在面對侵略的情況是不可能不反抗。
龔立人提醒會眾在抗爭時拿著某種秩序去爭取更大的公義時,更應自問是否已經覺醒,還是充滿怨恨,如在前年雨傘運動發生期間坊間有要求把行動立刻由佔領「升級」的呼聲,他反問是否因佔領時沒即時可見的成效而產生的恐懼導致要求行動升級的渴望,還是情況已是迫不得已。
有會眾認同龔立人所言在黑暗的現實中找不到盼望,有感在抗爭中難以維持。龔立人回應指不是因為有盼望,才有勇氣面對黑暗,因為我們慣常理解的盼望只以自我塑造勝利、改變的形式出現,這可能使我們有更大的失望。他指出對抗黑暗是要靠著讓受欺壓的人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的信念支撐,雖然不知這個信念最終能否達成,但這個信念讓我們進入他者而產生盼望。
在龔立人分享之先,基督教善樂堂林國璋牧師帶領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屬會基督徒團契詩班及香港公開大學壹公聲基督徒詩班,與會眾同唱〈時勢真惡〉、〈毋在乎富貴及權勢〉、〈看這今天!末世衝擊〉、〈每個國族,每個人民〉四首短頌,林國璋並藉〈時勢真惡〉的歌詞勉勵信徒在現今時勢應細讀阿摩司書,藉同頌詩歌進入當中經文為香港祈禱。
第四天的「天國與人間」培靈研經會已於2月13日晚上假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舉行,約有逾三百名信徒出席。2月14日將舉辦最後一場培靈研經會,下午二時三十分研經會「願祢的國降臨」,下午四時三十分至六時對談環節,晚上七時三十分培靈會「從墮落中出發」。詳情goo.gl/q8zpLc,入場安排:goo.gl/OsaZKY。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