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路思培靈會 趙崇明:漂泊行旅中與神同行
2016年02月12日
【時代論壇訊】
「神學路思」平台舉辦的首屆「天國與人間」培靈研經大會,昨天(10日)首晚培靈會由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專任講師趙崇明博士擔任講員。他以「那些年,走過漂泊的行旅」作為講題。他勉勵會眾,現今也許我們的人生、社會處於十字街頭,但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同行。
夾縫摩西的邊緣人生
趙崇明提到,多年來港人一直於夾縫中生存。他認為現時遇上困局時,需要回憶歷史。在聖經經文中提到,回憶可以帶來救贖。他引用Men is not Alone一書,忘記是信仰最大的敵人。所以,信徒不能忘記上帝的作為。他以申命記作例,提到摩西向以色列人再三說述上帝的作為,就是希望他們不忘自己的軟弱,以致經歷上帝拯救的恩典,確立對上帝的信心。愈能回憶,愈能相信上帝的恩典。
在出埃及記中,以色列人被奴役、壓制。上帝並不離地,知道子民處身水深火熱中。港人近年的迷失、絕望,對政權的失望,他勉勵會眾上帝能體察民間疾苦,明白弱勢社群的需要。問題是,我們會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他引用出埃及記十一章22節,擁有多重身份的摩西介入三次衝突中,欲尋回民族身份的認同,卻不被認同,所以感到迷失。他認為上帝希望摩西明白,身份只能建基於上帝子民的身份,磨練他成為流浪的僕人,準備他下半生漂流的事奉。他不只成為放逐者、邊緣人,也要教導以色列人有同樣的身份。出埃及的行動,是一場解放的政治行動。摩西代表上帝在地上參與政治,向上帝負責。
曠野歲月的掙扎與冒險
很多人將出埃及記的焦點放於十災、戰爭中。不過,他認為以色列人四十年在曠野的行旅才是重點。這既是流放,也是與上帝同行的屬靈之旅,有三重意義。
第一,上帝希望他們學習夾縫中的迷茫及掙扎。由埃及到迦南,曾經歷迷失,不知繼續往前走還是回頭。香港於一國兩制、統一與建制、年長與年青等夾縫中生存,仿佛處於十字路口,不知往哪去。我們不斷經歷真誠興虛假。蒙恩罪人的身份,我們需承認會有猶豫不決的掙扎,以致犯罪。重要的是,我們承認當中的軟弱。保羅於哥林多後書提到經常誇口軟弱。惟有承認軟弱,才認清基督的臨在。
第二,信仰是一場冒險之旅。在長期中環價值佔據的香港,我們會安於現狀,慣性於既定的習慣中,走不出框架。即使在信仰中,論述角度單一,生命變得空洞。漂泊的旅程,就是要學習離開安穩,不怕出意外。摩西的人生路,正是上帝要讓他經歷意外,學習一切不能掌握。人要經歷冒險,才學會信靠上帝。
第三,流亡是對霸權的批判。摩西介入三宗爭執,共通點在於摩西目擊強者壓迫弱者。武力是一種對抗霸權的方法,但流亡也是一種方法。流亡者不會隨波逐流,學習以新的角度看世界。他強調,政教分離不是教會不關心政治,而是不能親建制,成為建制的一員。從既有思維中走出來,才能以天國的價值,判斷是否合符上帝的心意。
維穩與行旅,天堂與新天新地
家庭是維繫愛的根本群體,每人安身立命的地方。家庭也是令生活維穩的結構,解釋了為何香港人怕變革,也解釋了為何以色列人於行旅中懷念昔日的生活。上帝呼召阿伯拉罕,以至耶穌的傳道,都是行旅式的事奉。耶穌的呼召,不只一刻的決志認信,更是一生行旅的事奉。上帝自己才是信徒真正的家。遵行上帝的誡命,也會有家的感覺。這並非否定地上的家,最重要的是與神同行,邁向更美的家鄉。
傳統的福音觀,會使人只對遙遠的天堂有盼望,以為上帝只拯救人的靈魂,期望上帝早日回來,毀滅世界,使人不關心社會,不尋求天國的價值臨到地上。他引用啟示錄中的新天新地觀念,指出這與傳統人們的認識不同。上帝是臨到人間的上帝,將新天新地帶到人間。天國的美好不在於美景,而是臨在。他強調現今的世界當然不是新天新地。但是,新天新地不是另一個地方,將現有的毀壞,而是將世界更新,變化成新天新地。既有延續,又有分別。每人一生所行的人生路,正是不斷在意外中操練,學習與神同在。信徒的盼望,在於萬事都會過去。他勉勵會眾,現今也許我們的人生、社會處於十字街頭,但上帝會與我們同在同行。
在趙崇明的分享之前,基督教善樂堂林思漢傳道及香港中文大學基督徒詩班帶領會眾,唱頌《歡欣》、《我不知明日怎變幻》、《神邀請你》及《懇求我主》,並獻唱《求主甦醒我》及《你要銘記基督》,勉勵會眾縱使處於危難中,仍要記得上帝與我們同在。
一群來自不同神學院的老師,組成「神學路思」平台,並舉辦「天國與人間」培靈研經大會,詮釋整全的福音,讓信徒於生活中實踐。於首晚(二月十日)培靈會,有二百多人出席。是次培靈研經會由二月十日至十四日,假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舉行。每日下午二時三十分研經會「願祢的國降臨」,下午四時三十分至六時分組工作坊,晚上七時三十分培靈會「從墮落中出發」。詳情:goo.gl/q8zpLc,入場安排:goo.gl/OsaZKY。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