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奧古斯丁
2015年06月22日
◎楊忠揮(長老教會牧師)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年)對中世紀西方教會的影響無人能出其右,他也是在聖經之外對改教運動最具影響力的人;直至今天,仍是天主教和更正教最重要的神學思想泉源之一。他年幼時便顯露出過人的才智,於是他父親安排他前往北非一流的大學城迦太基就學。他的母親是一名敬虔的基督徒,她熱切希望兒子也能信仰基督教。然而,對奧古斯丁所提出的信仰問題,她都無法提出令他心服口服的答案,因此奧古斯丁便漸漸遠離基督教,認為基督教無法以理服人。在哲學和宗教領域上,他在許多主要和次要流派間漫遊多年,直到386年才重回教會懷抱。安波羅修主教的講道及新柏拉圖主義的屬靈異象,克服了他的最後障礙,甘心臣服於基督軛下,在387年的復活節受洗。從此放棄屬世事業,過著苦修生活,終生奉獻,追求基督教的智慧──承認信心在理解之前。
以恩典為中心的神學信念
奧古斯丁對基督教的觀點是以神的恩典為中心的。他最喜愛的經文可能是:「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章5節)基督的死亡與復活粉碎了罪的權勢,祂使我們與父神和好,使我們有力量遵守律法。誠如奧古斯丁所說的:「恩典並不是只使我們明白神的律法、人的天性或罪的赦免,而是神透過耶穌基督賜下的,好讓我們藉著恩典,律法得以成全、罪獲赦免、罪的權勢被擊敗。」為什麼奧古斯丁如此強調神的恩典呢?有兩項重點值得我們深思。
第一、恩典意味著我們完全不能倚靠自己的資源。恩典使我們確知,當我們在基督徒生活中面對挑戰及機會時,神並未撇下我們不管。正如同神使我們從罪的權勢中釋放出來一樣,在我們整個基督徒生命歷程中,祂也一直與我們同在。保羅曾說過,他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非常無助的處境中,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軟弱,但主的話給他安慰:「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第二、恩典意味著人人都能被神的愛觸及。保羅及奧古斯丁都非常明白這一點。保羅一度不遺餘力地迫害教會,眼睜睜地看著司提反被打死(使徒行傳8章1節)。他似乎不可能被神的愛及大能觸及。然而,正如他在往大馬色的途上所發生的奇事一般,神能在最不可能的人身上動工。保羅不禁讚歎說:「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15章9∼10節)
奧氏神學思想對教義的影響
對聖經正典的形成、神觀及創造論、三位一體、人的墮落、道成肉身、神的恩典、教會觀、聖禮觀,以至基督教哲學等發展,奧古斯丁的成就可說是無出其右的。
一、正典的形成:接納聖經正典主要有兩個會議︰393年的希波會議和397年的迦太基會議,奧氏是這兩個會議最具決定性的人物。
二、神觀和創造論:這是基督教的柱石,也是最受誤解及攻擊的。奧氏歸信基督後,對摩尼教的二元論、物活論和宿命論詳釋其謬誤,指出聖經的神是唯一永恆、全智、全善、全愛的,人是在祂的看顧引導之下,不是某些不知名的命運;在祂之外再無別神。再者,他指出人必須為自己的罪負責任,不能諉過於神;他的神義論是早期教會最完備的理論之一。但我們也要指出,他在《上帝之城》輕視今生、物界及人一切的建制,亦為後代傾向二元論的人提供了最方便的藉口,雖然奧氏從沒像諾斯底主義或摩尼教那樣說物界是邪惡的。
三、三位一體論:三位一體論對奧氏來說,不純是理性的問題,也是敬拜和默想的對象,事實上,後者是決定前者的,此為他的名言「信心先於理性」的意義。在《三位一體論》中,他一方面反對三神論,另一方面又反對撒伯流主義或神格唯一論以神為獨一,父、子、靈不過是神的三種顯示,是沒有三位格言的思想。在三位一體的教義下,奧氏解釋基督的神人二性,及聖靈是由聖父和聖子而出。此二說先後為迦克墩會議及尼西亞會議接納為基本教義。
四、墮落與救贖:奧氏說,人為受造之物,原是善良,又具自由意志去拒絕犯罪,存在擇善去惡之自由意志;但亞當的罪禍延後代,人不再能靠己力來擇善去惡,因罪的本質為驕傲,而人又不願倚靠神來對抗情慾,結果就落在永死的刑罰;這是為什麼神用道成肉身之法,及恆守的恩典來拯救人。他認為基督與亞當最大的分別是謙卑,取了人的形像來死於十字架。奧氏關心的,是基督之死與人得救贖的關係,在這方面他是清楚明確的︰人不能靠己力得救,因為得救是白白的恩典。從此教會即相信神的恩典對人有決定性的作用,包括他行善的力量,可惜此思想不為中世紀教會重視,以致行善成了邀恩之途。
五、教會及聖禮:奧氏一方面對教會持有極高的評價,認為教會之外別無救恩,而聖靈只在大公教會的範圍內施恩;但另一方面,他又拒絕像多納徒派的分離主義,認為只要教會一天自存於世,裡面就必定會有稗子和麥子相混,人強硬分開二者,必引致更大的罪惡︰分裂基督的身體。奧氏認為一切屬靈的行事,皆有可見的記號,這就是聖禮,故奧氏承認的聖禮極多,包括驅魔、按立、婚姻等;但他認為最重要的聖禮是聖餐和浸禮,且必須在大公教會內施行才為有效,此為反對多納徒派分裂教會的行為。
六、基督教哲學:奧氏原本就是哲學家,精於新柏拉圖思想;信主後以哲學為神學的使女,或為護道,或為宏道,都顯出慎思明辨的功力。他的知識論和本性論就是最好的說明。因著他個人得救的經歷,他不像後期的阿奎那那樣,從官感知識出發,運用理性的程序來到神那裡。他認為罪惡已把就神之道中斷,人若要認識真善美,就必須藉著聖經的啟示和聖靈的光照,才能認識神,故他的勸告是︰「你若不明白,就要相信以求明白。」這是為什麼奧氏雖精通各種學問,卻沒建立如阿奎那那種無所不包的系統。他對人性及自由意志的分析亦非常精闢,認為罪惡非出於人性本身,乃是人的自由意志。
奧古斯丁重要著作
《懺悔錄》:是奧氏初為主教時的屬靈自傳。對原罪懺悔只是頌讚附帶產生的結果,關於神憐憫主權如何吸引浪子歸回,因著奧氏對這點快速的頓悟,他得以藉此重新詮釋自己的過往。書中最突出的是敘述他虔誠的母親摩尼卡,這是古代文獻中最迷人的母子關係。這是一部深富靈性之美的作品,《懺悔錄》讓我們看到一副強有力的頭腦和豐富的心思、如何辛苦地迎向信心之光。
《上帝之城》:寫作期間超過12年,首先奧氏護教性地答辯基督教應為410年羅馬之恥負責的控訴,他認為基督徒太看重地上的城市,對苦難與天命感到困惑。本書展現世俗與神聖、帝國與聖經,從創造到最後審判的歷史全景。《上帝之城》的信息偏重來世,真正的平安與公義社會只在天上尋見,這是一群愛神之人的命運。他們在地上的朝聖之旅,認同感及財富,與「地上之城」的人們無分別地混雜著,在教會與社會均無區別。奧氏充分警覺人類生存的模稜兩可。這部書最有影響力的部分,是奧氏重新詮釋啟示錄20章的千禧年論,認為基督與眾聖徒在苦難中統治的教會,也就是現今的世代。奧氏特別指明上帝之城與教會的區別,此區別卻在中古時代被誤解為贊同教會的神權統治。事實上,不論在教會或在基督教社區,上帝之城不認同勝利主義。
《三位一體論》:這是奧氏唯一不涉及當時代爭議性話題的鉅作。他致力於探索默想教義,是自拉丁教父以來一套極具分量的三一論神學作品。與希臘早期長老的教導相反,他非常重視神聖的「三位」是完全平等的,只在彼此的「關係」上有分別。他認為聖靈是「愛」,使父與子聯合,因此也把三位一體與教會結合在一起。藉著新柏拉圖主義反聖經的啟示,他探討三位一體在人身上的類比(人是神按三位一體神之形像造成),即記憶、理解力與意志的內部關係。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