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mmanuel Nwachukwu)在塞浦路斯吉爾尼 (Girne) 一個溫暖的夏夜,港口在漸漸消退的暮光中充滿了歡快的談笑聲。家人、觀光客與當地人——多數不會說英文——聚集在海邊,躲避白天炙熱的高溫。孩子們追逐嬉戲的呼喊聲與遠方吉他手的淡淡旋律,瀰漫在港邊的空氣中。
我坐在一棵樹下的陰影中,心中懷著這樣的使命:我來這裡是為了與人們分享福音。我在心裡默默禱告,求上帝讓一位會說英文的人出現在我面前。
才剛抵達幾分鐘,就有一名男子拿著傳單走近我。他自我介紹說他叫迦勒,是一位剛搬到這座城市的奈及利亞學生。
「我想邀請你參加這場直播聚會,」他說著,遞給我傳單。「你一定不會想錯過的。」
傳單上醒目的標語向人們保證醫治、財務突破及上帝的恩賜。典型的成功神學信息:來信耶穌,你所求的都必實現。
「我有個朋友曾說,奈及利亞人無論走到哪,都會帶著兩樣東西:我們的食物,還有我們的教會 (信仰),」我笑著說。
「真的就是這樣,上帝對我們而言很重要,」他笑著回應我。他向我解釋各種神蹟的發生如何塑造了他的信仰,以及上帝在直播聚會中多次垂聽他的禱告。現在,他也渴望與別人分享這樣的聚會。你只需要一台手機、網路,以及信心,他這樣說。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民眾擁有宗教信仰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的調查,89%的奈及利亞基督徒每週會參加崇拜聚會,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國家。然而,奈及利亞的教會深受成功神學影響。
奈及利亞的靈恩運動經常強調神蹟、醫治及物質上的昌盛。這個運動吸引了千萬人湧入超大型教會,並有幾位備受推崇的牧師——例如「活信教會」(Living Faith Church,又稱「得勝者教會」) 的奧耶德波 (David Oyedepo)、「神的救贖教會」的阿德博耶 (Enoch Adeboye),以及「基督使館」(Christ Embassy) 的歐雅克希洛梅 (Chris Oyakhilome)。他們的講道在全球各地同步直播,特別吸引奈及利亞國內經濟困頓的群體。根據2024年世界銀行的報告,奈及利亞有56%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2011年,一位朋友邀請我參加由大學基督徒聯合團契舉辦的一場為期三天的聚會。這場原本再普通不過的聚會,卻發生出乎意料的轉折——當講員鼓勵我們獻上一筆可觀的奉獻,以換取上帝的祝福時。講員聲稱,只要奉獻五萬奈拉 (當時約320美元,一萬台幣),就能為自己打開豐盛的回報之門。對像我這樣的學生而言 (這筆錢遠遠超過我一個月的生活費) 是不可能負擔的數字。
隨著講道進行,這位牧師逐漸降低他的要求,從五萬奈拉降到三萬、再降到一萬,最後變成五千奈拉。儘管金額降低,我仍然沒有這麼多錢奉獻。我感覺自己被排除在「應許中的祝福」之外。這是我人生中與成功神學距離最近的一次,我對此深感厭惡。
這段記憶在我與迦勒對話時浮上心頭。我帶著好奇問他:「如果我參加了這場直播聚會,卻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呢?」他毫不遲疑地回答:「那就是你的錯。」
我聽了震驚不已。
對迦勒而言,信心是一股吸引物質財富、健康及幸福的力量。你的信心越強,就能吸引越多祝福;信心越弱,所吸引的祝福就越少。每個人都能透過「積極的宣告」來驅趕痛苦。他說:「如果你不信,就不會成就。」
前面提到的歐雅克希洛梅 (Chris Oyakhilome),也曾教導會眾宣告類似的話語,例如:「債務不能轄制我!我活在財務的自由中,除了愛以外,我不欠任何人任何事。我擁有超過所需的資源來實現夢想、供應家庭,並成為他人的祝福。」迦勒相信,這種堅定的信念必會帶來勝利。
成功神學的基礎是建立在「半真半假」的教導上:沒錯,我們確實需要信靠上帝,才能領受祂的祝福;但聖經從未說過,只要我們的信心夠強,就能神奇地得著一切所需。
聖經所教導的信心,是一種深層的信靠——我們信靠上帝,是因著祂的品格和應許,無論我們遭遇的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富足還是貧窮。我們知道上帝是信實的,並且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祂的人得益處 (羅馬書8:28)。但成功神學把人與上帝的關係變成一種交易關係,像飲料販賣機那樣,投下信心就能得到所有想要的一切。
成功神學所創造的,是一位「服事我們」慾望的神,而非那位按著祂旨意創造我們的真神。真正的信心,是以上帝為中心,而不是以我們的渴望、我們的自我為中心。
迦勒接著用馬太福音6:33來論證他的觀點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他認為這節經文代表耶穌應許會賜給我們所求的一切,因此,福音也應許物質上的富足。然而,這段經文的上下文並不是這個意思。
耶穌確實應許我們,上帝會供應「這些東西」:食物、住處和衣服 (太6:25)。祂呼籲我們信靠上帝的供應,正如祂看顧天上的飛鳥,為野地的百合花穿上美麗的衣裳 (太6:26-30)。耶穌指出,為這些生活所需憂慮,是那些還不認識上帝的外邦人的方式 (太6:32),而耶穌的心意是要保護我們不被世俗的憂慮捆綁,鼓勵我們每日尋求並信靠天父。
聖經也明確警告我們遠離各種形式的偶像崇拜,包括貪愛錢財 (提摩太前書 6:10)。聖經呼召我們將目光定睛在永恆的賞賜上,而不是地上的財富 (太6:19-20),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6:21) 。
這是一場「信靠上帝」與「信靠財富」之間的戰爭,是「對基督有信心」及「對信心有信心」的對決。真正的福音與假福音彼此為敵。雖然迦勒慢慢開始明白其中的差異,但他還有另一個障礙尚未跨越。
奈及利亞是一個高度重視「尊榮文化」的社會,基督徒常視牧師為「上帝的僕人」,很少有人敢質疑牧師說的話。2024年4月初,奈及利亞另一位知名牧師,伊比優米 (David Ibiyeomie) 因一場講道備受批評。他在講道中宣稱耶穌「恨惡貧窮的人」,並指出耶穌只拜訪過像撒該及拉撒路這樣的富人,「這意味著祂恨惡貧窮」,他說。
面對網路上強烈抨擊他「扭曲了福音」的聲音,伊比優米不但沒有收回言論,反而在四月底另一場講道中說:「這些 (批評我的) 人聆聽我的講道,就代表我很重要。」而會眾不但沒有質疑,反而報以熱烈掌聲。
許多人即使面對牧師的錯誤,也不敢表達不同意見。迦勒也面臨類似的挑戰:他是否願意和受人尊敬的牧師持不同意見?
那個晚上,我們的對話從迦勒邀請我參加一場直播開始,最後卻是我邀請迦勒讓「基督」成為他所信仰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