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ul採訪報導】為回應Nanpu(南布)中會設立30週年的信仰使命,中會青年部於7月18至20日首度籌組包含牧傳同工、青年長執與學生等27人短宣隊,前往Pinuyumayan族群區會短宣,展開關懷與青年交流行動。隊伍走訪六間教會,藉由見證分享、詩歌戲劇與歷史學習,期望打破長期以來的隔閡,深化教會在基督裡合一的信仰實踐。
Nanpu中會宣教幹事Qesul Nangavulan(金聖哲)傳道師表示,策劃短宣的初衷是希望青年在服事中經歷信仰成長。他強調,短宣常被認為是「給予」,但服事者往往收穫更多。和不同處境的教會互動,能啟發青年,讓他們重新思考自身在教會的角色與見證。
這次行動以「追憶歷史、創新未來;興起發光、同頌主恩」為主題,經文引用以賽亞書60章1~9節,提醒信徒信仰的回應應超越地理文化疆界。Qesul Nangavulan說明,選擇與Pinuyumayan族群區會合作,是為了回應雙方長期陌生、缺乏對話的狀況,期望藉由實際相處,促進雙向的靈命更新與造就。
接待方代表、Puyuma(普悠瑪)教會牧師Ansadan Tarulribak(田綠蘋)對這次交流表達感謝。她表示,Nanpu中會牧者與青年到六間教會服事,不僅讓他們更了解部落教會的歷史文化,也在彼此分享中得到激勵。
Ansadan Tarulribak分享,當短宣隊用詩歌、戲劇、舞蹈和生命見證服事時,展現出對主極大的熱情與委身,深深感動了Puyuma教會的會眾,「這樣的火熱與真誠,激勵了我們Pinuyumayan族群區會的青年,讓他們知道即使人數不多,也能在團契中找到同行的力量。」
Puyuma教會長期推動青年培育,這次交流更堅固了這個異象。Ansadan Tarulribak表示,這讓教會看見未來更積極投身青年培育的必要與可能。「我們要從自身教會做起,裝備他們,預備他們也能成為被差派出去的青年,去陪伴、扶持、堅固其他教會的需要,成為眾教會的祝福與力量。」
Nanpu中會青年部部長Bisazu Takiludun(高蔡元豪)提到,旅程中雖因天候取消文化參訪,青年們卻主動靈修、寫心得,展現成熟自律。他們在分享中表示,看見不同教會於艱難中的堅持,更懂得珍惜自己教會擁有的資源。他期許未來能持續舉辦跨區交流,讓資源較少的教會青年也能參與,開拓視野,深化服事經驗,在信仰旅程中彼此建造、共同成長。
談及未來的互動,Ansadan Tarulribak建議可以定期舉辦聯合會議,讓不同教會的同工能坐下來,共同探討青年事工、靈命培育等實務議題;同時,也能推動如短宣、文化營等跨區合作專案,讓關係在實際行動中深化。為了讓合作更有效率,她也提出建立線上資源共享平台與人才資料庫的想法,讓各教會不再單打獨鬥。
不過,Ansadan Tarulribak也坦言,這趟交流讓她看見美好的願景,也帶來了實際的挑戰。她直言,不同教會的文化與牧養風格需要時間理解與磨合,而任何實質合作都必須建立在信任與關係之上,若未來能有系統地推動這些互動模式,相信將為中會的整合與青年復興帶來極大的幫助。
最後,Qesul Nangavulan引用使徒行傳15章36節「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提醒,宣教不應是一次性活動,而是建立長久關係的牧養。他勉勵眾教會效法保羅,持續探訪關懷、彼此同行,共同建立跨區合一的宣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