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時代論壇訊】在香港的基督教圈子,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聽過酷兒(Queer),更不用說酷兒神學。台灣聖公會三一書院講師陳胤安在早前一講座表示,酷兒神學不是酷兒或性小眾的神學,或為酷兒建構的神學,而是與酷兒一起和建基於酷兒經驗的神學。
陳胤安引用鄭書祥(Patrick S. Cheng)的《徹底的愛: 酷兒神學導論》(Radical Love: An Introduction to Queer Theology),介紹酷兒神學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護教神學(apologetic theology)、LGBT解放神學(LGBT liberation theology)、關係神學(relational theology)、建構性的酷兒神學(constructive queer theology)。護教神學的代表是約翰鮑斯威爾(John Boswell)的Christianity, Social Tolerance, and Homosexuality,內容集中在早期基督教如何對待同性戀,以及聖經的教導。受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浪潮影響,LGBT解放神學開始關注到酷兒應當從異性戀霸權和恐同的壓迫中得到解放。到了關係神學的階段,酷兒神學的焦點慢慢從性小眾的權益移向女性主義,例如女性的身體如何在基督教傳統中被否定。
而陳胤安亦指出,以非本質性的進路而言,福柯所理解的「主體或許是事先存在,但主體並不被其本質所決定(the being/subject may be pre-existent, but they are not determined by their pre-existing condition and nature)。」因此,重要的是我們都在生成(becoming)當中。他引述Lady Gaga的歌詞「We are born this way」,並指這種本質性的論述正正是酷兒神學想要抗衡的,因為人並不是被其出生決定他/她可以成為的模樣。非本質性進路並不是任由慾望主導人的流變,陳胤安指出,我們需要分辨除了人的慾望以外的神聖的慾望(holy desire),酷兒神學同樣可以追求神聖。
同性戀或酷兒經常被標籤為違反自然,偏離上帝的創造本意,陳胤安引用歐仁羅傑斯(Eugene F Rogers)有關自然與恩典的看法,指出我們不是被自然統管,而是被上帝的恩典所承托。恩典才是那運行在萬事萬物背後的原理,過份強調自然的想法忽略了每一個受造物都是被上帝的恩典覆蓋,才可以被稱為神的兒女,否則我們每一個都是有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