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酷兒神學非為性小眾而設
(2024年11月27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在香港的基督教圈子,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聽過酷兒(Queer),更不用說酷兒神學。台灣聖公會三一書院講師陳胤安在早前一講座表示,酷兒神學不是酷兒或性小眾的神學,或為酷兒建構的神學,而是與酷兒一起和建基於酷兒經驗的神學。

陳胤安介紹,被稱為「玫瑰少年」的葉永鋕,廿四年前因為其陰柔的氣質被校園霸凌,為了避開跟同學一同上廁所,故特意提早離開教室,之後被發現倒臥在廁所而亡。陳胤安指,葉永鋕被霸凌並不是因為其性取向,而是因為其陰柔的氣質不能融入陽剛氣質。性小眾或酷兒所經歷的,除了性取向跟異性戀常規性不同,同樣也面對不同標籤、邊緣化、迫害等情況。他表示,酷兒神學不是為酷兒而設的神學,而是緊扣於酷兒的生存經驗,並把這些經驗轉化成建構神學的資源。

陳胤安引用鄭書祥(Patrick S. Cheng)的《徹底的愛: 酷兒神學導論》(Radical Love: An Introduction to Queer Theology),介紹酷兒神學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護教神學(apologetic theology)、LGBT解放神學(LGBT liberation theology)、關係神學(relational theology)、建構性的酷兒神學(constructive queer theology)。護教神學的代表是約翰鮑斯威爾(John Boswell)的Christianity, Social Tolerance, and Homosexuality,內容集中在早期基督教如何對待同性戀,以及聖經的教導。受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浪潮影響,LGBT解放神學開始關注到酷兒應當從異性戀霸權和恐同的壓迫中得到解放。到了關係神學的階段,酷兒神學的焦點慢慢從性小眾的權益移向女性主義,例如女性的身體如何在基督教傳統中被否定。

其中建構性神學不再限於女性主義和父權制的問題,而是包納了酷兒理論和跨學科的討論,亦是陳胤安想要集中討論和建構的部份。他指出,福柯(Michel Foucault)的理論對酷兒神學影響深遠,但很多人誤以為福柯的理論就是跟性解放和性如何被形構有關。而事實上福柯探討的是主體如何被權力所塑造,以及我們如何塑造自身的主體性,性正正是他用作分析的中心。

而陳胤安亦指出,以非本質性的進路而言,福柯所理解的「主體或許是事先存在,但主體並不被其本質所決定(the being/subject may be pre-existent, but they are not determined by their pre-existing condition and nature)。」因此,重要的是我們都在生成(becoming)當中。他引述Lady Gaga的歌詞「We are born this way」,並指這種本質性的論述正正是酷兒神學想要抗衡的,因為人並不是被其出生決定他/她可以成為的模樣。非本質性進路並不是任由慾望主導人的流變,陳胤安指出,我們需要分辨除了人的慾望以外的神聖的慾望(holy desire),酷兒神學同樣可以追求神聖。

上帝逾越神聖和世俗的界限

陳胤安介紹到另一名對酷兒理論影響深遠的思想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其「操演性」(performativity)的理論帶出,社會文化本身便建構著一種異性戀常規性(heteronormativity),建立著一種性別二元的規範,這些規範形塑著我們的生活,而操演性正正是鼓勵人們透過逾越性別的界線,衝擊這種性別固有的邊界。而其中一個巴特勒所舉的例子便是變裝皇后(drag queen),變裝皇后展現了一個真相:身體並不是穩定的。透過日常的操演,扮演不同的角色,變裝皇后正正在鬆動那被認為是不可撼動的異性戀常規性。

而陳胤安解釋,鄭書祥所理解的道成肉身(incarnation)是上帝逾越了神聖和世俗、上帝與人類的界限,在東正教傳統的神化(deification)便提供了資源去理解迦克墩信經中的「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基督的神聖和人性正正是一種逾越邊界的關係。他引述阿爾塔斯里德(Marcella Althaus-Reid)的不雅神學(Indecent Theology),陳胤安指出,上帝同樣進到被人認作是污穢不堪的貧民窟及妓女當中,上帝的道成肉身正正是與污穢的人同在,使自己被沾污。

同性戀或酷兒經常被標籤為違反自然,偏離上帝的創造本意,陳胤安引用歐仁羅傑斯(Eugene F Rogers)有關自然與恩典的看法,指出我們不是被自然統管,而是被上帝的恩典所承托。恩典才是那運行在萬事萬物背後的原理,過份強調自然的想法忽略了每一個受造物都是被上帝的恩典覆蓋,才可以被稱為神的兒女,否則我們每一個都是有罪的。

最後陳胤安反問,到底誰是酷兒?甚麼的經驗應該被包括在酷兒神學中?而他指出,「唯有認清那位以愛顛覆任何二元結構、擁抱邊緣弱勢者、並以恩典維持我們生命的上帝,才會得著真正的未來和盼望。」

是次講座由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主辦,主題為「Queering the Divine Transcendence: Pushing Religious Studies to the Margins」,於十月廿二日在線上舉行。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