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第二屆基督徒心靈健康研討會:自我接納和包容 是主的心意
(2018年07月2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香港國度復興報 記者 潘意韻 報導

第二屆基督徒心靈健康研討會於7月9日假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舉辦。研討會以「和諧香港:為何不和諧?如何建和諧?」為題,同場發表「2018和諧香港調查報告」,並探討如何從個人內心、家庭婚姻及社會組織三方面建構和諧。

「2018和諧香港調查」於5月份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香港886位14至71歲成年人,希望了解受訪者內心、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和諧狀況。報告由NiceTalk輔導中心服務總監鄭健榮博士(上圖左1)負責發表。他引述2016年一項由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心理學家合作的大型幸福研究,發現大部分受訪者都認為個人狀態、家庭關係、人際關係是定義快樂最重要的三項指標,而其中內心和諧(如內心平靜、平衡和滿足)是穩定情緒的最重要因素。鄭博士表示,上述調查以歐洲國家為主要研究對象,激發香港忠僕事奉中心及NiceTalk輔導中心對香港人進行本土首個同類研究。

本次調查報告顯示7%的填卷者認為自己不是快樂人。鄭博士指出「事實上香港患有情緒病人士佔4.4%,老年人每10人中,便有1人患有情緒病。所以這7%不快樂的受訪者很有可能同時患上不同程度的憂鬱症,並不容忽視。」調查結果與歐洲研究類同:自我評估「幸福指數」愈低的受訪者,愈無法做到「自我接納和包容」,有更高機會認為自己是不快樂的人,並且擔憂健康、財務等各方面問題。

調查又嘗試比較個人因素與內心和諧程度的關係。數據顯示內心和諧與性別、教育程度和宗教信仰與情緒健康程度沒有直接關係,反而年紀愈大,內心愈和諧。然而鄭博士認為要達至內心和諧,需要信仰的幫助:「接納、原諒自己是主的心意。我們在主禱文中,求主赦免我們的罪,如同我們赦免人的罪。我們很多時候都無法赦免自己的過失,當神愛和接納我們,我們也要學習如何愛和接納自己,這才是比較健康的人生信念。」

組織心理學家許智超博士(上圖左2)則從社會組織角度,分析負面情緒和行為引發的惡性循環。他剖析:「人與人衝突是因為不信任,不信任是因為有異議。異議可以令團隊或組織更加健康,但當大家有不同意見而又無法及時一起集中精神處理這些異議,人與人之間便會產生不信任,逐漸累積為衝突。」許從生物學角度指出,腦部邊緣系統中負責處理、記憶情緒的杏仁體在人情緒低落時血量會上升,令腦部理性認知的部分血量減少,從而無法有效處理異議。

許博士提出了「鏡像知覺」的概念,說明當與人發生衝突時對世界、對事物的觀察有偏差:「在衝突中,雙方都會覺得對方有問題、有誤解,而只有自己才是對的。每當我們發現對方有任何不妥當的地方,便會將對方的過失到處宣揚。」許博士最後以箴言十五章1節作勸勉,認為要解決衝突,人們必須承認、體諒自己與爭執的對象,皆有負面情緒的循環,從而有助警覺自己在爭執中亦可能有犯錯。

香港國度復興報提供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北角拾荒婦遭食環票控 團體發起聯署要求當局撤控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教會有群社運青年」講座 陳龍斌︰讀好聖經 革自己的命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以色列通過猶太人自決法案 正教會大主教籲國際社會反對惡法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ILT培育台灣青年領袖 東美中會張培理牧師分享世代差異 (教會公報)
從認識聖經復興教會 南布青年幹訓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