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彙編 6月26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ILT培育台灣青年領袖 東美中會張培理牧師分享世代差異
(2018年07月2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陳逸凡 採訪報導】

東美中會長光教會牧師張培理,擁有14年接待我愛台灣宣教營(ILT)青年經驗,由早年長光教會單獨接待,到近年東美中會普世部結合眾同工力量出面接待,他都參與其中,擁有許多獨特的體會與觀察。

張培理認為,ILT是一個能夠讓青年志工認識台灣的營會,也是一種讓青年認識地方教會的學習。東美中會接待的ILT青年,除需幫忙教會的兒童營,還需幫忙中會舉辦的夏令營,剩餘時間則會安排透過觀光認識在地風景。

觀察這10多年來的轉變,張培理指出,早年ILT開辦時,參與者可能是背包客、以及任何想要認識台灣的非基督徒,在參與ILT後除了對基督信仰有初步認識,但主要還是以擔任志工為主;後來逐漸轉型以普世夥伴教會選派的基督徒青年、以及返台探親的台僑青年為主。

今年的ILT,則讓張培理深刻感受到世代轉變的挑戰,他苦笑「大概是因為我們年紀越來越大了」,其中一位普世青年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參與,也因此導致該位青年對活動的參與程度不如預期,甚至擺出臭臉,這是過去從未碰過的狀況;此外過往青年可能會主動詢問需要幫忙事項,近年由於世代差異,則需主動叮嚀提醒青年生活習慣及協助事項。

張培理期許參與ILT的青年能夠思考自己在營會中扮演的角色,總會在營會籌辦時,也可以考慮增加營前訓練課程。例如可以培育台灣青年有意識的成為團隊中的領袖,或者成為地方教會與普世青年之間的橋樑;對於普世青年無法事前篩選,但可在行前會中增加青年與教會培養默契時間的比重,以降低雙方認知的落差。

「外國青年對台灣文化不一定了解,這是台灣青年介紹在地文化的好機會,」張培理提醒,參與ILT的台灣青年可以在行前充實自己對台灣的認識,如此則能夠扮演好「在地人」的角色,並透過行前訓練加強成為團隊領袖的意識;對於在地教會來說,也需要面對世代差異,深刻了解年輕人的心理,避免雙方產生落差。他依舊對ILT抱著高度期待,這仍是台灣與普世教會接觸很好的平台。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您可以在此加入教會公報粉絲團:


其他新聞快報
從認識聖經復興教會 南布青年幹訓 (教會公報)
鹿谷製茶體驗在地信仰 總會大專行動靈修 (教會公報)
第4屆全球婦女庇護安置大會明年11月台灣登場 (教會公報)
馬偕一號牛樟芝養生膠囊正式上市 (教會公報)
哥倫比亞和平工作者遭死亡威脅 (教會公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