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12月11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教養孩子,理解先於改變 4步驟培養青少年兒女有熱情
(2018年01月22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基督教今日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青少年時期是所有孩子的必經過程,也是常讓父母親感到頭痛的階段,親子爭吵似乎成為多數家庭的景象。但可思考的是,或許父母自認為愛的行為,反倒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這轉換時期,父母當如何與孩子相處、協助其找到目標,引導他們走正路?

由「AWA奇妙愛媽媽學苑」(https://www.facebook.com/AmazingWomenAcademy/)舉辦的「如何和你的青少年相處」講座,邀請夢想之家理事長、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分享,內容穿插《聖經》真理和經文,與會者除有基督徒,也吸引到未信者。

廖文華以一個小遊戲—稱讚身邊人3個優點,為講座暖身,隨後拋出第一個問題:為何我們能自然的稱讚身邊人,卻無法自然而然的稱讚自身孩子?而這正是目前親子間相處的問題之一。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一整個村莊。」廖文華以這句非洲俗語鼓勵父母,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許多人給出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同心」。

父母要了解自己,才能助孩子成長 教養首要目標不是改變,而是了解

事實上,解決孩子問題之前,廖文華要父母回憶過往的自己,是否也和孩子般,曾與父母起衝突、或著迷於某事物等情形。

父母會用過去經驗來教導孩子,當中多為正向經驗,使孩子誤認其是完美無缺,造成彼此間的代溝。孩子也需知道父母的過去,明白他們會有做對與做錯的時候。

當父母回應孩子時,會產生「同理心」;同理心並非等於「同意」孩子的選擇,而是站在其處境思考,父母藉此也會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此外,若孩子的反應是冷漠以對,並不代表他不在乎,而是不知該如何回覆、害怕被拒絕,因此先拒絕回應父母。

父母親在回憶過往時,除能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也會觀察到過去的自己是如形塑出現在的自己,過程中並會發現過往的傷痛,以致能更明白如何與孩子相處。

教養孩子的首個目標不是「改變」,而是先要「了解」孩子。廖文華以夫妻相處為例指出,許多夫妻相處多年,總認為對另一半瞭若指掌,但通常彼此卻不這麼認為,同理,孩子是否也有同樣想法?

「人們不關心你知道多少,除非他知道你多麼關心他。」

溝通時,要做到「多聽少說」與「學會問問題」。提問問題並不只是提是非題,而是要問出「三種層次」的問題,分別是:1)事實問題、2)想法觀點問題以及3)情緒問題。因大多青少年其實不懂得表達自己,需大人慢慢的用問題引導其說出內心想法。

心理學家John Townsend曾說,上帝創造爸媽,成為孩子彎彎曲曲人生路上的護欄。父母有健康的立場與原則,孩子就會建立起健康的自制力與責任感。

造成父母難以站穩立場的原因有3種:1)對孩子感到愧疚、2)怕孩子疏遠、3)怕孩子生氣。廖文華呼籲父母要成為堅固的護欄,當孩子衝撞護欄時,能保護他們不掉落懸崖。對於正確的價值,不論孩子如何反對,父母仍要堅守立場。

站穩立場能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不過,若夫妻只有一方站穩立場,而沒有同心,則很難同行做好教養工作。因此,同心相當重要。

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呢?-阿摩司書3:3

認識處在青少年時期的孩子

處在轉接期與改變期的孩子,身心靈正面臨巨大變化,不像孩時般依賴父母,也不像成人般成熟;他們可能會不斷挑戰權威;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很難做到「延遲享受」;社交上也有大改變,會花大半時間投入手機通訊軟體。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

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處於青春期是好事,因為,這是在為成年期作預備。這階段的他們,已預備逐漸離開父母,追求自身夢想、婚姻家庭、事業等,若不能將焦點從家人轉移到朋友身上,未來在交友、工作上將產生障礙,甚至會沒有生活技能。

青少年的大腦與成人不同,據神經科學家研究,孩童5歲前、是第一次大腦快速發育的時期,第二次則是在青少年時期,發展出判斷力、自制力、理性、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部分沒有處理得好,並非他們不願意,而是發育尚未成熟。

例如,青少年的情緒力已算發展成熟,但控制情緒的大腦尚未發展成熟;意即,直覺是成熟,但思考判斷能力尚不夠成熟。

「不要試著阻止孩子離開父母的渴望。」廖文華提及,這時期的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遠超過對父母的好奇心;對此,父母要有自信心與安全感,明白孩子是走向大人的世界,而非離開父母的世界;在安全、沒違背正確價值觀和基督信仰的前提下,父母要支持孩子追求的世界。

這時期的男孩與女孩有不同差異,父親會扮演更顯重要的角色。女孩要學會與爸爸親近,學會不只有女生的溫柔,也要學著傾訴心中想法。父親要成為男孩的典範,教導其學會尊重媽媽,幫助兒子說出自身情緒與感受,引導他將衝勁帶到運動或冒險活動等正確方向。

常見青少年時期問題

「該如何讓青少年有熱情?」這是許多父母的疑問。

熱情來自興趣與目的。興趣是關於自己;目的是關於別人,也是基督徒所說的呼召。目的是終極答案,可做長期的承諾。廖文華認為,這非常重要;目的會讓我們找到持久的快樂、度過艱難時刻,帶出心中的心流,全心投入之中。

父母幫助孩子培養目的,可透過以下4步驟:

1. 先從找到孩子的興趣開始。
2. 為孩子找到模範榜樣,或許會是父母、身邊親友、歷史人物等,透過觀察某個人,讓其感到羨慕。
3. 意識到世界上有問題等待他(孩子)去解決。
4. 知道問題的存在,發現自己可產生影響力。

許多父母會以金錢「獎勵」孩子,卻使孩子只注意到金錢,以致忽視背後真正要達到的目的。獎勵孩子的同時,要讓孩子產生內在滿足感;因此有3件事對孩子很重要:1)勝任感、2)自主性、3)自我連結。孩子能勝任一件事,且不是被強迫,完成後有成就感,這些經驗最後會與自我形象有所連結。

「Parent(父母)」原文來自拉丁文「Parere」,意思是帶出來、產生。廖文華提問,身為父母要帶出什麼教養?孩子不只會模仿,其長大後,同時會學會判斷父母的行為,進而效仿,因此爸媽的榜樣與鼓勵非常重要。

廖文華以一張向量圖(下圖)供大家思考,自己屬於哪類型的教養,勉勵家長們成為嚴格、但支持孩子的父母,向孩子說出心中對他的期許,也讓其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的寶貝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編織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塑造;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都在你的冊子寫上了。上帝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其數何等眾多!我若數點,比海沙更多;我睡醒的時候,仍和你同在。-詩篇139:13-18

講座尾聲,廖文華用以上經文為所有與會者祝福禱告—每個孩子都是天父的孩子,在其生命中有祂美好的計畫。期望上帝的愛進入每位孩子心中,也進入所有父母心中,恢復起初的愛,使父母有智慧引導孩子走在正路上。

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命記6:7

AWA奇妙愛媽媽學苑邀請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廖文華,分享「如何和你的青少年相處」。 (攝影/記者林葶熙)
廖文華牧師以這張圖來分別四種父母的教養方式。 (照片提供/AWA奇妙愛媽媽學苑)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為何恐怖情人層出不窮? 曾陽晴:情感教育從「認識自己」開始 (基督教今日報)
走出埃及 培訓與連結中南部教會 (台灣國度復興報)
【音樂預告】灰姑娘不丟玻璃鞋 1.19-21台北場音樂劇療癒千人心 (台灣國度復興報)
愛在四月天公益演唱會》 關心弱勢傳遞愛 近30位藝人拍攝宣傳短片 (台灣國度復興報)
愛在四月天《閃亮星希望》 4.14在桃園巨蛋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