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譚沛泉:靜觀是回歸父家之旅

「靜觀•耶穌」靈修講座

2013年03月06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基督教靜觀靈修學會與聖公會諸聖座堂合辦「靜觀•耶穌」靜觀靈修講座,講員為靈修神學及心理學博士及基督教靜觀靈修學會會長譚沛泉,他把靜觀經驗演繹為「踏上歸途」,意即在地上以肉身生活的信徒,卻靈性醒覺「這世界非我家」,因而展開渴慕上帝、尋找回歸父家之旅,這過程正是靜觀者的經驗。

譚沛泉(右圖)認為對學習靜觀者而言,耶穌是靜觀者多於一位傳道者,雖然祂確實有傳道、呼召門徒、向眾人講道等等,但他認為耶穌最喜歡的還是禱告。「耶穌不像我們,祂不是用避靜來平衡忙碌的生活,因為祂根本不會忙得忘記禱告。」他稱耶穌對靜觀者而言最大的榜樣,正是祂對父之愛慕和祂的禱告均是基於祂與父的關係。而耶穌也邀請人常在祂的愛中,譚沛泉多次強調引用經文指:「最打動每個人的說話,就是耶穌說『你(父)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十七23下)』,原來父沒有預備另一種愛去愛耶穌,而是與愛我們一樣。」所以靜觀的禱告是為回應神,「我們總有時為著私利去禱告,求神賜予物質的需要,但我們更應該為心靈的需要而祈禱」,他認為每個人心靈都有一個空虛處,是因與神失去了連繫而產生,故所有物質都滿足不了,唯有重新與神相連才得以填補。

譚沛泉又引經文「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約十四2上)」,指出「住處」是「路途上的住處」,「當尚在肉身而發現這世界非我家時,靜觀者便開始尋找真正的家,而這歸途上父預備了不同的住處,每人的經歷都不同,且不一定是歡樂的」,因此他認為靜觀經驗可以是很甜蜜的,但即便有時經歷祈禱難以集中,就當是恆忍的磨練,而非禱告沒意義。他又強調一個「事實」:「四律也告訴我們,我們的心就是耶穌的家,所以我們追尋的心靈上的家其實早在我們心內。我們必須承認這靈性事實——神的共在是此時此地,而非死後才可去天堂。」

該靈修講座於三月四日在聖公會諸聖座堂舉行,吸引約一百六十人參加。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