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諾:信徒常好人做蠢事
2013年03月05日
二○一二年暢銷書籍《令人噴飯的謝飯》作者施諾,於「令人謝飯的交流:《令人噴飯的謝飯》作者對談會」上分享成書概念,並由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主任牧師麥漢勳牧師回應。施諾分享寫書主要為呈現本地教會普遍現況,引發讀者重新思考過去深信或習以為常的傳統。麥漢勳以讀者身份回應指《令》一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局外點」,讓教內人可以從另一角度看見教會一些令人痛心的現象,但除了「局外點」的角度,亦需要教內人從內在的角度回應反思,才能呈現出全貌。
認真面對教會當今處境
施諾(左圖)簡介自己為「三無」基督徒(無《時代論壇》寫作紀錄、無穩定教會生活、無教牧認識),寫作《令》亦非從學術角度剖析教會現象,他只是想透過自身經驗,列舉一些本地教會信眾的普遍問題,「許多時基督徒以為某些事是榮神益人,但其實適得其反,好人做蠢事」,例如「混淆殉職信徒與殉道者(他舉十年前為疫症捨身的女醫生為例)、『聖』騷擾非信徒等」。他分享自己在成長中曾遇到一位長時間參與教會聚會卻始終不信主的團友,以及一位曾火熱於教會事奉的離教者,他們都引發他思考為何教外人常視基督徒的接近為虛偽(只為傳福音)、為何教會只管佈道而無視流失的羊等,然後《令》的雛型漸次形成。
施諾有被台下參與者問到會否覺得書中內容其實未有實質證據支持,都是一些個人主觀經驗,可能會產生偏頗,甚至絆倒信徒讀者。他回應稱自己無意走學術研究的路線,所以也承認書的內容有主觀性,但重要的是讀者自己該有批判,而且他絕不願意讀者憑書內容,回到教會處處數算教會犯了多少書中所提的錯誤,反而是期望信徒看書後,會再深思考,認真面對教會當今處境。
基督信仰就是不斷悔改
麥漢勳(右圖)分享自己閱讀《令》書時也為當中陳述的教會現象心痛,也欣賞施諾有心提醒教會。「一個現象的出現背後很複雜,要看全貌需要有施諾提供的局外點,同時又要信徒群體的局內回應。」因此他說自己也有與教牧同工一起研讀此書。他提出信仰的實踐是重要而困難,他認為信仰的起點是對人生之尋問,然而當開始要發展教會時,因為太多「個別」會難以管理,所以為了「整合」好像犧牲了太多獨特的尋問部分。但他始終認為「基督信仰最精彩之處就是『不斷的悔改』,認定自己沒有擁有真理,並謙卑願意上帝介入生命的成長。」他說理解大眾對教會都有很高期望,「但可能我們一直都讀錯了聖經,其實明明由舊約到新約,聖經都告訴我們教會有很多問題」,他感到教會有她「受限於時代觀點」的困難,需要不斷的反思更新,在經驗中受衝擊而進步。他又比喻教會似在「離線閱讀」:「其實網頁已不斷更新,但教會卻還停留在自己最珍貴的部份進行離線閱讀。」他盼望教會更多反思,更追尋進步更新。
最後施諾提出「退二小步、進五小步」的建議,鼓勵信徒先改變自己再影響身邊人。
退二小步:包容弟兄姊妹間的差異性,不要複製信徒;回應時代問題要透過自己思考再以聖經教導回應,而非流於金句主義。進五小步:晝夜反思,每年至少讀一本反思信仰的書,再撰寫讀後感以加深思考;如與導師教牧意見不同時,找適當的場合或工具(如「面書」),用柔和的語氣表達,不要默不作聲放棄溝通;在最微小的事上也事奉,事奉不一定要讓人知道,一星期最少做一次非崗位性事奉;有些事工已完成歷史任務,要有胸襟結束它,不要讓它浪費人力;每個平信徒最重要的事奉就是其學業或事業,要找到上帝放自己在此位置的原因。
是次交流會由德慧文化主辦,假旺角潮語浸信會舉行,由香港浸會大學講師陳家富博士主持,吸引約一百六十人參加。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
陳雪梅 |
能以文字來事奉神,何等美好. 發言日期:2013/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