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神學生日談牧者靈命塑造

溫偉耀:勿當AA貨牧者

2013年02月25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二月廿二日是神學生日,神學生聯禱會於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舉行交職禮及四個不同主題工作坊。在其中一個工作坊中,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廖炳堂博士指出信徒對上帝的認知不可只停留在知識層面,而應要有與上帝交往的經驗;而經驗與信心不同,信心卻比經驗更重要,因為有很多東西我們只能相信而不能經驗,例如上帝創世。而另一位講員,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兼任教授溫偉耀博士則指出,屬靈經驗與宗教經驗有所不同,前者具有特殊性而後者具有普通性,大家不應混為一談。

應以真理詮釋經驗

在該個名為「牧者的靈命塑造:屬靈經驗和分辨」的主題工作坊中,廖炳堂(右圖)表示聖經的真理是信徒的基礎,而真理知識會產生經驗,並非經驗產生真理。他指出,在我們尋求神的引導時,要先分辨清楚,因為神引導的渠道是多元化的,分辨不能單靠感受、直覺或環境遭遇等來詮釋。相反,我們要靠著聖經的帶領,在真理亮光之下思考。

廖炳堂提及偏差的真理知識會帶來偏差的屬靈經驗,因為人可以在自身經驗中自圓其說,但這並不代表就是真正的真理。雖然這經驗可以十分真實,但絕不是最準確的教導。另外,廖炳堂表示即使是真實的經驗亦可以帶來錯誤的詮釋,例如某信徒身患絕症,這是否上帝對他或其他信徒的一種教訓?他認為我們不要用生活經驗歸納宗教上的教訓,而要用真理詮釋經驗。

廖炳堂亦提及例外性屬靈經驗與常規性屬靈經驗不同之處。他指出超自然經驗並不是神引導的最高原則,神能夠創造這些經驗,但祂並沒有鼓勵我們追求,也沒有應許必定降臨在我們身上。他表示與神互動並非「我說一句,神回應一句」,但很多信徒都希望有這些戲劇性的超自然情節發生在自己身上,並忽略了常規性的屬靈經驗,即我們在生命中的變化與成長,克服自身的罪及問題。這都並非靠著自己的力量,而是靠著上帝的恩典與供應,但大家往往對這屬靈經驗視而不見。

A貨信徒與及AA貨牧者

溫偉耀在發言時則表示,宗教經驗與屬靈經驗有所不同,前者只是一個很普遍的經驗,指每個人所擁有的宗教感(religiosity),即人會反思終極關懷、終極安全感或人生意義等問題。然而,現今很多信徒卻誤以為宗教經驗就等於屬靈經驗。

溫偉耀提出「A貨信徒及AA貨牧者」這一觀念,A貨信徒大家都會明白,而AA貨牧者則是指不單仿真度極高,甚至他們會自我欺騙,自以為是正貨牧者。他指出正貨牧者的指標是活像耶穌基督,祂既是完全的神,亦是完全的人;但有些AA貨牧者只有人性而沒有神性,即在牧養一眾弟兄姐妹、執事時會有很大的壓力,有著負面情緒時亦不敢向會眾透露,甚至要穿上偽裝屬靈的包裝。亦有一些AA貨牧者只有神性而沒有人性,意思是雖然他們十分屬靈及愛主,但卻沒有開放自己來接納及聆聽他人意見,或欠缺對他人的同情等等。

溫偉耀提出了七項屬靈的指標,一、更新的心態:愈來愈多的領悟力、判斷力,以及新的思維。二、更新的意志:順服神及抗拒引誘和自身軟弱,並愈來愈貼近神心意。三、更新的情感:愛神和恨罪惡,亦漸漸因愛神而愛萬民。四、更新的良知:指我們被聖靈的光照、基督寶血軟化心腸,因著屬靈的責任而攪動內心。五、更新的記憶:淡忘不再值得珍惜的往事,反而愈來愈緊記神的話語。六、更新的身軀:反思自己的身體有否為神而獻上。七、更新的喜愛:與敬畏神的信徒相交及記掛神的家。

牧者要找同路人分享負面情緒

在問答環節,有人問在教會內有不少國內新移民,他們常常分享自己的見證及神蹟,但香港的信徒卻較少這樣的分享,如何可以平衡這兩種信徒的需要?溫偉耀表示新移民信徒多分享並非壞事,反而可以鼓勵本地信徒多分享其屬靈經驗。而另一方面,透過本地信徒的分享亦可以使新移民信徒明白到不一定要有特殊經驗才能分享。有參與者問到坊間有很多心靈醫治及信心圖像的書籍,信徒應如何看待?廖炳堂指出坊間對於內在醫治有著不同的派別,而不少醫治內容與信仰內容有所偏差,例如我們不能強迫上帝一定要醫治好我們,而且有關輔導員並不一定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使被輔導者更受傷害。亦有參與者問及如何使牧者更新及復原。溫偉耀指出牧者必須自我發現及承認自己的情況,因為自我欺騙的情況下很難自省,往往出了大亂子才會自省。他表示他人的提醒很難打破其自我欺騙的困局,惟有靠著聖靈的工作。而廖炳堂則建議牧者可以找神學院的老師及同學作同路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負面情緒。

是次聯禱會舉行的工作坊約有六百人出席,而其餘三個工作坊分別為由江丕盛博士及龔立人博士主講的「政治參與及公義」;由李思敬博士及張祥志主講的「聖經教導如何回應社會議題」;麥鳳佩傳道及陳念聰醫生主講的「時代需要的宣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