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印川客庄牧會40載 自學客語傳客人
2013年02月25日
總是不等人的光陰,或許帶得走一個人的歲月與健康,卻抹滅不了神放在其心中的呼召與感動。一位出生福建閩南家庭的老牧師蘇印川,靠著自學客語,委身客家庄牧會超過40年。在最艱困的時候,他賣掉自己的房子,全然委身在高雄美濃,以開展幼兒園的方式支持教會福音事工。歷經「傳福音被嫌棄、發單張遭丟棄」的日子,仍不灰心的向客家鄉親傳遞福音真理。
想起5、60年的事奉人生,蘇牧師回到記憶裡抽絲剝繭那段與神同行的日子時,每當重新感受在磨練與苦難中走過的恩典之路,高齡82歲的他總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如今,罹患帕金森氏症的他即便卸下前線牧養職責,仍惦記著教會後繼無人的景況,而不斷為接棒者的出現代禱,並持續為美濃客家宣教發出馬其頓呼聲。
父子都對客家有負擔
蘇印川於民國37年隨父母來台,因家人在家鄉早已信了主,因此來到台灣定居旗山後,他就持續在教會接受造就。
起先,蘇印川的父親對客家宣教產生負擔,在工作場合中也有機會學到客語,因而成為家中開展客家宣教工作的第一人。之後蘇印川隨家人舉家搬到六龜,多數時間參與六龜浸信會聚會的他,看見那時教會缺少同工,他把握工作閒暇之餘,與楊煦牧師配搭服事,並擔任各種大小聚會的翻譯,從華語翻為福佬話、福佬話翻成華語的都有,前後十年,楊煦老牧師儼然成為蘇印川的屬靈父親。
當年的蘇印川,18歲領受講臺負擔,在客宣人力缺乏的年代,積極追求的他服事久了也越來越懂得真理。與楊煦牧師服事幾年下來,一次美南浸信會宣教士邀約他全時間奉獻,於是蘇印川辭去山林管理所的公職,擔任美南浸信會兩年的秘書工作,配搭在旗山、美濃、茂林、大津、屏東等地的主日講台服事。
跟隨宣教士在各地奔波參與佈道、站講台、翻譯,蘇印川的經歷與靈命大幅度增加,也開始參與客家宣教工作。在美南浸信會認同並聘用下,他於1966年正式接任由浸信會第一位女傳道人王守信開拓的美濃佈道所。當時他用客語牧養,為客庄教會少見用客語服事的傳道人;1981年美濃浸信會成立時,教會同時按立蘇印川為首任牧師。
夫妻曾暫住主日學教室
然而,當年的客家宣教工作並不容易,蘇印川接任教會首任牧師,是經歷重重挑戰的開始。
起初來到美濃佈道所,由於沒有傳道人宿舍,教會經費又有限,當時蘇印川夫婦曾一度暫住在主日學教室裡。而後,蘇印川把高雄的房子低價賣出,全心為美濃宣教擺上,換得的經費開展美濃幼兒園工作,以支持傳道人生活所需,而幼稚園也成為教會與客庄居民間少數可以溝通互動的場域。
在蘇老牧師的那個年代,向人傳福音無論哪個族群都很不容易,除了早期的宣教工作供應救濟品作為吸引人來教會的誘因,使客庄福音工作拓展尚且有機會,但當台灣退出聯合國後,救濟中斷,美濃浸信會便從興盛的兩、三百人去了一半,直到蘇老牧師接任只剩3、40人。
蘇牧師說,開拓工作不容易,探訪被拒絕是家常便飯,讓別人知道是傳耶穌的之後,那時連與人來往都困難。
然而,蘇牧師深知客家人也有人的需要,了解需要並把重點放在需要幫助的地方,求神與教會同行動工,是客庄教會可以做的事情。
信仰傳承 栽培多位傳道人
在客家庄待了好多年,蘇印川老牧師看見客家庄的美好,除了許多不可能信主的人信主外,特別有個特色是「客庄出秀才」,有好多博士、醫生、校長在求學時信了主,卻怕被宗族罵而不敢回家鄉分享福音。如何把這些人找回來,是客庄教會的必經之路。
他認為,有人說客家人不好傳福音,其實做神的工作只要甘心樂意,要相信神會為其工作負責;即便有時供應來得慢,但恩典總是夠用,在神面前的服事就應該不計較地擺上。
如今的美濃浸信會,與鄰舍締結美好關係,即便過去沒有這麼好,但在信仰中漸漸活出見證,當鄰舍看見且相信時,邀約孩子來主日學也就沒有這麼困難了。
蘇老牧師的見證與榜樣,感動了許多會友和會友的孩子獻身,至今光是美濃浸信會就出了近十位傳道人,蘇老牧師的孩子與配偶們也都在教會裡熱心服事主。他很盼望,信主的客家朋友能夠勇敢向家人作見證,「信耶穌不用不好意思」,我們不分族群都是神的兒女,應當互相尊重、尊榮,彼此代禱。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
陳雪梅 |
願神祝福客語人之福音工作. 發言日期:2013/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