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看國民教育」講座
2012年08月14日
【時代論壇訊】基督徒民主教室主辦,性文化學會協辦的「基督徒如何看國民教育」講座,於八月十三日假以馬內利使徒會舉行,邀得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梁恩榮博士及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副教授關啟文博士主講,分別從教育及信仰角度剖析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超過三十人參加。
沒理性反思的感情是灌輸的溫床
梁恩榮覺得有需要推行國民教育,但「甚麼形式及內容」可以有很大分別。在教育上分為三種課程階段,今年四月推出的國民教育指引只是「意圖課程」;到真正教學時是「教學課程」,即教師如何演繹;第三種是學生的「體會課程」。梁恩榮指國民教育指引經討論後已有很大進步,但從指引──「意圖課程」──發展為「教學課程」需要很多功夫,再到學生的「體會課程」時已有很大差別。梁恩榮指:「影響最厲害的,最入到學校的就是《中國模式》教材」。梁恩榮與非牟利組織也有製作教材,但教材「又薄、沒有彩色、沒有DVD」,製作成本只得三萬元,與《中國模式》一對照,梁恩榮反問教師會如何選擇?
梁恩榮強調應撤回國民教育,因為所有東西都未預備好,包括:師資培訓、教材套、評核、未曾諮詢家長等等。他又指現時國民教育議題已成為信任問題,港人「不信任政府」,政府不停撒謊,不停否認事實,讓信任減低,如委任北京教授撰寫教材,讓人感到黑箱作業,「大陸的政治意識形態與香港公民教育是兩碼子事。」在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強推國民教育,讓人質疑是政治任務。他指若要推行國民教育,應放回公民教育的框架下,客觀而言,人擁有多重公民身份:世界、洲際、國家、省份、本地等等,國民身份只是其中之一。至於身份認同帶有主觀性,梁恩榮指不應強迫學生要有某種身份感覺。另外,身份認同除帶來凝聚力外,還會帶來排外性,在歷史上曾帶來災難,如民族仇殺。
梁恩榮批評政府就國民教育而發表的一些言論,如指教師可自行準備國民教育科教材,梁恩榮反駁:「誰不知老師可以自己做教材?但香港的老師要上三、四十堂課,還有那麼多行政工作,怎樣準備教材?」又如政府曾指有很多教材供教師選擇,梁稱這說法不符事實,因為連教育局的網上教材也有很多偏見(biased),這種有偏頗的教材充斥市場,令人擔憂。梁恩榮指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曾提及,通識科教思考、中史科教史實、國民教育科教感情及價值觀,梁批評這說法「好得人驚」,通識科於中四才教,國民教育卻早於小一推行,「難道小一只講情,不思考?沒有理性反思的感情,是灌輸的溫床。」他也回應港人很難被灌輸的說法:「沒有人被灌輸,不等於有人有權去灌輸他人。」
感情不能成為評分標準
關啟文指國民身份很重要,簡單如出入境需要國家護照,在外地遇險時會找領事館。國家存在並非邪惡,國家完整能有效保障個人福利,全視乎如何運用。他同意感情上不能強迫人愛國,更不能成為評分標準──「看到國旗感到自豪」是很荒謬的,感情是從培育而來,評分只是虛偽,他可惜「人民關懷在愛國主義下壓抑很大」,例如太空人只會說感謝黨的栽培。他指承擔起國民身份,就要承擔伴隨而來的榮與辱。關啟文指聖經中的愛國主義顯示愛國是一個高貴情操,關心的主要是人民,「愛國是為百姓福祉,社會的不公義要受指摘,愛國不只是歌功頌德。」除了「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外,也要「培養國民的羞辱感」,一方面為國家的發展自豪,也為不公義的事羞恥。他引用箴十四34指:「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所以愛國要談公義;詩八十五10:「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所以公義與和諧不能分開。
關啟文強調要正確認識歷史,例如談毛澤東,也要談文化大革命時鬥死多少人,他批評當時「串連」,學生跑到北京膜拜毛澤東如神,明顯違反上帝,把人神化、偶像化。他又舉例指如天安門母親悼念兒子也被拘禁,與家庭價值相違,那麼:中國人重孝道,拜祭兒子如何顛覆國家?而貧窮、貧富懸殊、劉曉波以言入罪、一黨專制的禍害──共產黨並非無私,也有貪污腐敗鎮壓人民等,這些都是基督徒需要關心的。關啟文笑言若製作這些教材,說不定北京會親自叫停國民教育。
少數族裔也要愛中國?
在台下發問環節,有會眾表示擔心少數族裔學童的需要,梁恩榮表示同意,並指國民教育假設香港是一個同質社會,儘管融樂會曾於立法會提出問題,但不獲政府理會,是一個相當大的缺失。他認為應鼓勵不同種族人士互相認識,成為多元文化公民,欣賞對方文化的根,互相尊重。
有自稱是教師的參加者問該如何推行?梁恩榮回應指這是危,也是機,可趁此推行公民教育。梁恩榮舉出一個例子,他曾觀看一位教師教授中一公民教育課,談中國的大地河山,教師指著中國地圖說:「若想看雪山,可以到天山;若要看沙漠,可以到這裡;若要看河,可到黃河,還要到其他國家地方看嗎?到其他國家看的人是崇洋!」梁恩榮驚訝連教大地河山也可以這樣詮釋,所以師資培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