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伍山河:這是關乎人生命的工作

教會青少年事工高峰會

2012年04月30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已於四月廿六日假宣道會希伯崙堂舉行教會青少年事工高峰會。分別由該神學院院長梁家麟、五旬節聖潔會總監督伍山河牧師及沙田浸信會主任牧師梁廷益作講道分享;該院青少年事工教牧文憑課程主任葉松茂博士發表香港教會青少年事工研究的結果,探討青少年事工的不足及策略、教會堂主任和青少年牧者的事工角色,超過三百人出席。

保守及因循是教會的弊病

梁家麟院長分享香港教會青少年事工的危與機,指六十年代的青少年事工非常成功,原因是社會貧窮,很多街童流連,教會要主動接觸非常容易;但當社會環境改變,街童減少,青少年的目標卻轉為教會內的子弟兵。他形容香港的青少年事工其實並非很糟糕,相反是得天獨厚。他得知香港浸會大學的入學調查,近四份一的學生是基督徒,相對中國及台灣,香港擁有很多教會學校,都是接觸青少年的好渠道,問題是教會能否留得住他們,因此教會需按時代轉變調整福音使命。他指耶穌面對政治及教會的保守及因循主義對祂的妨礙,曾叫門徒「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又說新酒與舊皮袋不能並存。梁家麟以此指出,保守及因循是教會的弊病,若人們「不更換新的思考方式,就不能盛載耶穌的教訓」。

應深入青少年處境以了解需要

伍山河牧師分享香港教會青少年事工的更新祕訣,並從他接手永光堂談起,指當時只得廿二人就已經有「惡勢力」出現,經常反對他的新建議,後來唯有請他們全部轉會,最「淒涼」的聚會只得三人出席,經過三十年耕耘,一○年永光堂錄得經常出席人數達六千七百人。永光堂主要做青少年事工,伍山河的做法是開放教會,不會保護舊有勢力。他認為教會是使命團體,有使命的人就能「話事」,所以他會把清晰責任、權柄及金錢交給青少年發揮,可自由組成團隊,結果大受歡迎,例如足球隊。當時樂富有很多七層大廈,居住環境惡劣,很多人無家可歸,所以伍山河邀請青少年到他的宿舍住。他對於不同青少年採取不同態度,投其所好,亦採用師徒制,即monkey see monkey do(有樣學樣)。後來教會達至七十多人便就開始分家,加上設有升團制度,按年齡晉升,並派人當導師到下一團。現時的少年團有三百五十個導師,牧養二千人。他請的人都是從永光堂出來的,因為他們一定不變心。耶穌能看到別人困苦流離的處境,伍山河認為青少年事工不應只當成事工來做,更要有一顆悲憫的心,深入了解青少年的處境,所以青少年事工是「人的生命的工作,引導他們從黑暗走回光明。」

梁廷益牧師分享香港教會增長遺漏的一塊──青少年事工。他覺得教會應把未信的人轉為信主,再讓他們成為製造門徒的門徒。不過,為甚麼教會的青少年流失嚴重?他引用堅立民(David Kinnaman)一書《你失去了我》(You Lost Me),訪問了千多個十八至廿九歲從小返教會青少年,當中有六成人不再返教會,堅立民總結了這批青少年對教會的六個看法:一、過份保護,例如叫人不要玩facebook;二、信仰膚淺及表面,與他們未信的朋友及家人無關係;三、違反科學;四、壓制性觀念,對離婚、同性戀等議題直接下簡單判決,而沒有去了解及聆聽青少年的想法;五、與世為敵,青少年需在信仰與朋友當中選擇;六、難容質疑。梁廷益指要了解今天「青少年世代」的特徵,不是把自己的標準套落他們身上。教會亦應回應社會文化議題,儘管不贊同,但也要回應及討論,更要為青少年提供同行榜樣及同質牧養。

青少年事工研究結果

葉松茂博士對香港教會青少年事工進行研究,是基於○九年香港教會更新運動進行的普查及其他公開數據,並於過去十年深入研究二百五十間堂會,加上其個人於前線服侍青少年的經驗進行分析。由○四至○九年,青少年崇拜堂數由三百多間升至近五百間,他估計現時應有六百間。而人數亦由萬二人升至二萬五人。而週六的青少年崇拜比例由百分之四十三升至五十一,說明家長放心孩子自己上教會。他又舉出教內報刊的招聘廣告,愈來愈多堂會招聘青少年同工。他指教會的核心年齡層上移至卅五至五十五歲,其兒女紛紛進入中學時期,而青少年的聚會人數持續偏低,其中以大型宗派例如播道會及宣道會最為明顯,部份堂會更擔心斷層現象。他又指教會的傳統模式亦被懷疑是否能適應青少年文化,但是推動青少年事工是作為推動堂會長遠的發展,所以備受重視。

葉松茂把六百間有青少年事工(十一至廿二歲)的堂會分成四類,第一類是仍有斷層危機及青少年事工仍不穩定,約佔一百至二百間。第二類是基本穩定,有特定同工、青少年崇拜、足球隊等等,但青少年缺乏委身,並且在後青少年期流失嚴重,特別在考公開試、升大學等時期,約佔二百至二百五十間。第三類是經歷增長,但再發展卻出現困難,部份信徒有委身的屬靈表現,但大多卻感覺瓶頸,約佔一百至百五間。第四類是質與量持續成長,不少高中生及大專生俱有屬靈質素及成熟委身,這類堂會只有二十至三十間。他認為讓質量持續成長的共通成功要訣分別是:一、埋身牧養,例如與青少年先友後師,經常電話聯絡及相約吃飯。二、門徒訓練,以生命影響生命,栽培下一代達致代代傳承。三、「可持續」的佈道,達致每屆最少有數個委身的門徒,並透過學校、老師、青少年、及街頭作佈道。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陳雪梅

願神學院能照著神旨意來造就老師及學生.

發言日期:201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