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基教授探討苦難之神學難題
2011年08月31日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以「在苦難的世代傳講慈愛的神」為主題的鑽禧白箴士講座已於八月廿四至廿六日晚上假尖沙咀浸信會舉行,邀得埃默瑞大學坎勒神學院邦迪講道教席教授朗基(Thomas Long)主講,並由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葉敬德博士即時傳譯,首晚講座題為「震撼根基:邪惡和苦難之神學難題」,從中世紀及啟蒙時代探討苦難的神學問題。大會表示有三百四十人出席。
中世紀思想:上帝以災難懲罰人類
朗基描述於一七五五年十一月一日早上發生的葡萄牙里斯本地震。里斯本地震發生之時,市中心出現一條巨大裂縫、樓房和聖堂倒塌;人們於是逃到海邊,卻有巨大海嘯沖向岸邊,死亡人數達九萬人。「是次災難夾雜了對神顯的驚懼,甚至有認為正是啟示錄末世的顯現」;同時,災難亦動搖當時的世界觀,人們開始質疑創造的善,並成為中世紀轉向啟蒙運動的里程碑。
在中世紀時期,人類視災難來自上帝。例如過往黑死病肆虐,「雖然醫治的方法不一,但當時的人確信神會因為人的罪而以疾病懲罰人類」,因此治療方法會有「奇妙的結合」如用藥加上禱告、告解等。既然教會認為神懲罰人類是出於某些邪惡,就必須找出該等罪人,教會則負責要人認罪悔改。
啟蒙時代:世界按自然律運行
朗基指出,除了信仰角度,中世紀時期的學術系統也會認為上帝是疾病的思想源頭。在里斯本地震前一百年,人類開始探索宇宙和微小的事物,那些人自稱為自然哲學家。他們開始發現一個可以自行運作的世界,「似乎不需要上帝存在,太陽也會升起」,世界根據某些原理自我運作。
科學家牛頓正是其中之一,他認為時間和空間有自身的本質而不必靠外物定義,這在當時的神學是非常大膽的觀點,「似乎就算上帝不存在也不是問題」。可是,因為牛頓是敬虔的信徒,他於是嘗試解釋,以果論因地得出「第一因」(first cause)的觀點──所有設計都來自創造者上帝。十七、十八世界的自然哲學家無法全然解釋科學和上帝的關係,而將上帝視為第一因其實與聖經的說法不盡相同。當時的世界已經不再「著魅」(enchanted),人們開始相信封閉的世界乃按自然律運行,神在世界以外,故當時亦出現無神論。
「在里斯本地震當日,上帝在哪?人們在參與諸聖日彌撒時,為何災難會發生?為何聖堂會倒塌壓死正在禱告的會眾?」朗基指出當時的神學家認為那是末日應驗,並以舊的方法解釋,認為一定有好的理由令上帝降災;亦有基督新教神學指上帝要審判天主教徒。神義論認為上帝在眾多可能世界中選取這個最好的世界,「那些表面上看來是惡的事其實為了成全更大的善」。可是神義論是舊有的產物,十八世紀的人確實難以理解里斯本地震,「如果這來自上帝,祂豈不是道德魔頭?何來全善的神和創造之善?」
里斯本地震標誌啟蒙運動開始
有學者認為里斯本地震標誌著中世紀的結束和啟蒙運動的開始,當時的學術思潮開始意識到舊有世界觀是學術上不成熟的產物,「如果人相信世界由善良、全能的上帝來管理,世界理應公平公義,但誰能為里斯本地震主持公道?」因此在里斯本地震之後的啟蒙運動,「人類開始要學習如何自食其力、承擔責任」。
朗基直言,現時的信徒仍然受里斯本地震象徵的苦難和善惡問題困擾,至今仍無法解答無辜人為何會受苦:「如果信徒對世界有認識,確實難以相信這個世界由全善全能的上帝管治,他們的信仰和神學確實不足以解決這個難題。」
於八月廿五日晚上題為「天路同行者:對邪惡之難題的可能回應」講座,朗基教授講解不同神學家對苦難、邪惡、無辜人受苦等,嘗試指出當中問題和漏洞,並在最後一晚「行過死蔭的幽谷:傳道人當如何講論神與無辜人受苦之課題呢?」講座中嘗試分享如何講解苦難和邪惡的難題。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