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飄洋過海的愛 音樂紀念巴克禮牧師來台宣教150週年

2025年10月27日

來源: 教會公報 推薦: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林婉婷高雄報導】由台南市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主辦的「飄洋過海的愛:巴克禮牧師來台150週年紀念音樂會」,於10月26日下午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戶外劇場舉行。演出單位包括台南中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聖歌隊、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聖歌隊、兒童主日學和青少年;其中,兒童們獻唱台語詩歌,少年們以全台語對白演出巴克禮協調日軍和平進城的歷史短劇,展現出教會在語言和文化傳承上的用心。

音樂會由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主任牧師劉炳熹、關懷牧師張簡盈真擔任主持人,黃雅琴老師身兼指揮、鋼琴,戴俐文老師同時擔任指揮與大提琴手,另一位鋼琴演奏者為潘昕妮老師,而小提琴由陳維音老師擔綱。透過音樂,眾人認識這位在1875年抵達台灣、奉獻一生,於1935年病逝後也安葬在台灣的傳道者。在音樂會中主持人特別強調,巴克禮不僅是宣教師,也是「台灣人」。

本場音樂會曲目包括:以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第三號E大調組曲》和聖詩〈上帝此時臨在〉重新編譜的序樂;以作曲家佩珀・喬普林(Pepper Choplin)的作品編曲、聖歌隊吟唱並搭配主持人誦讀的「巴克禮獻身文」;台灣音樂家劉立薰創作的〈我是啥人〉與〈凡你的腳所踏的應許土地〉,以及《送給台灣囡仔的故事》系列動畫第一季主題曲〈是什麼款的愛〉、馬偕作詞的〈最後的住家〉、新《聖詩》519首〈為此塊土地阮誠心祈禱〉,最後以弦樂演奏經典聖詩〈奇異恩典〉為終曲。

巴克禮在16歲寫下獻身文,在26歲時從高雄旗津登陸,於南台灣展開一系列宣教事工。他創立台灣第一間現代教育大學(台南神學院)、第一間報社(台灣教會公報社)和第一間西式中學(長榮中學),並引進羅馬拼音,成為台語書寫系統「白話字」。

巴克禮的妻子伊莉莎白在1903年設立東門教會(現今的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為了紀念並傳承這對宣教師夫婦對台灣的愛,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製作《送給台灣囡仔的故事》系列動畫影片,介紹與台灣相關的人事物。主辦單位盼望透過這場音樂會,激勵人們更加愛惜這片土地,讓台灣變得更加美好。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