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職場及移民現實中遇挑戰 「困難也是召命一部份」

2025年10月24日

來源: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報道:黃君華)

【時代論壇訊】當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困苦與無奈、職場上的逼迫和壓力、移民帶來的不適應,我們仍能看清上帝的召命嗎?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HKPES)早前舉辦的網上聚會,講員分享自身經歷及對已故楊錫鏘醫生召命觀的理解。有移居外國同工認為,若沒有召命,難以克服移民之苦。前HKPES同工、加拿大恩泉浸信會義務傳道鍾梓昭則形容,困難也是召命一部份,當實踐召命遇上難關時,仍要努力向前走。

鍾梓昭在楊錫鏘身上學會何謂「召命」——上帝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藍圖,叫他們看見包括時代、職場、教會或家庭的需要,然後作出回應。因此,召命是人回應神交託的責任,只要是透過工作去履行此責任,便是在回應召命,工作就充滿了意義。

他亦學習到,召命可以是一個目的地,同時也是旅途本身,過程中少不免遇上難題和挑戰,所以困難是召命的一部份。當我們在實踐召命的路上碰到難關時,楊錫鏘教導要「行步見步」,要令自己向前踏出一小步,然後自會看到神為我們預備的下一步。

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教授雷競業牧師提出,楊錫鏘曾指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一樣,都會遇上不少限制,而召命就是要在這些限制裡活出來。他說,人不能脫離世上的物質秩序,如同我們不能憑自身力量對抗萬有引力,若從高處墮下,必然喪命。另外,我們也受到社會處境的限制,如加拿大移民要有人脈網絡才容易找到工作。雷競業稱,耶穌不是要求門徒突破世界的限制,而是應許他們勝過世界,因此勉勵基督徒學習在大小事中敏銳上帝的同在,祂往往都在細節裡展現恩典和大能,大家應帶著信心和盼望面對生活。

現實需要阻礙實踐召命 有牧者感沮喪

會上亦有講員分享本地與海外基督徒實踐召命的挑戰。悠越基業總監、利未學院副院長譚瑞麒博士指,不少人對如何平衡現實的需要和上帝的召命感到迷惘。譚瑞麒曾接觸過一位初職傳道人,他蒙呼召在一間以基層會眾為主的教會裡服侍,但因教會獻金不充裕,以致牧者薪酬偏低,因此他對養妻活兒感到吃力。迫於無奈下,他只好在工餘時間兼職網約車司機增加收入。豈料某天他因一些事情被客人提告,需考慮借錢應付生活。面對如此困境,他向譚瑞麒表示,現在的心境下,實在難以再牧養弟兄姊妹。還有他認識的另一位傳道人,因教會薪金不足而被迫兼職幫補收入。身兼兩職的生活,不禁令他懷疑甚麼才是「召命」。

譚瑞麒指出,香港經濟的張力大,被呼召去服侍的人,若得不到足夠生活的報酬,一旦其家庭成員出現健康問題,便會入不敷支。

海外基督教價值受挑戰 靠召命克服移民之苦 

HKPES前董事兼財務顧問吳澤偉分享移英港人的工作困境。他在移居英國的3年間觀察到,英國的基督教價值「完全冇晒」,有些地方「你企喺度默禱會畀人拉」,在社交媒體發表某些意見會被捕,以言入罪的問題普遍。加上政客的作為令人反感,管治階層腐敗、貪污和顛倒是非黑白,使社會充滿各樣的問題、政策不斷的倒退,對營商環境非常不利,他擔心香港人進入這樣的社會難以生存。

前HKPES同工黃讚雄在加拿大接觸不少香港移民信徒,當問及他們移民的原因,黃讚雄說他們「最叻就話2019(年)嘅事件(而)過嚟」,或稱「我未嚟過,人哋移民,我咪嚟囉」,卻沒有一人回答是因上帝的引領而來。有些香港移民發現很難在加拿大找到工作,黃讚雄便覺得,移民前從互聯網得知相關的資訊並不難,應該先做足準備。他說,從未在那群人身上見過楊錫鏘所講的召命,為此感到失望,又強調上帝的召命是最重要的,沒有召命則難以克服移民之苦。他提醒港人牧者,在加拿大牧會所得的薪酬比香港低,而且工作環境更惡劣,若不相信神的帶領,就不要「走嚟搞亂晒個檔口」,不如早些回港,莫「害人害己」。

聚會題為「楊醫紀念版《當召命遇上搵食艱難》」,9月27日在Zoom舉行。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