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新聞封面圖

大學是個修羅場? 張智聰:在敬畏與盼望中找到出路

2025年09月04日

來源: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 推薦 0 分享: 分享至 LINE

(採訪:林樂晴)【時代論壇訊】踏入九月,許多新生滿懷對未來的憧憬踏入大學,但在不少學生眼中,大學卻更像一片「修羅場」——充滿競爭、壓力與掙扎。香港大學基督徒團契(下稱港大團契)前日(9月2日)晚上假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堂舉行開學崇拜。中國神學研究院教務長張智聰博士以大衛在逃亡困境中寫下的詩篇卅四篇勉勵學生,困苦並不意味著絕望。相反,它能成為我們經歷神、學習敬畏,甚至把傷痕化成對他人的祝福的契機。無論身處「修羅場」或「平靜日子」,基督徒學生都可以在敬畏與盼望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

張智聰以「修羅場」來比喻當下大學生所面對的處境。「修羅場」一詞源自佛教中阿修羅與帝釋天之間激烈的戰鬥,「修羅場」其實是指「戰場」,今日的大學同樣充滿衝突、混亂、競爭和掙扎,基督徒學生面對學業壓力以及夢想與現實的衝突,又要在身份與召命之間掙扎,更可能同時要面對家庭問題、背負著創傷或情緒困擾等。

困苦中教導 從傷痕到祝福

縱然身處「修羅場」,但張智聰強調,基督徒學生仍可以有期望。詩篇卅四篇是大衛逃避掃羅追殺時所寫的詩,詩人邀請「謙卑的人」一同高舉耶和華,其中「謙卑的人」也能被翻譯成「困苦的人」。大衛之後再寫道「這困苦人」也就是他自己,曾在困苦之中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垂聽,救他(大衛)脫離一切的患難」(詩卅四6)。

大衛在詩中並沒有帶著高高在上、教導的口吻,而是因為他也曾在困苦裡經歷神,因此能以過來人的經歷去教導人。張智聰以他的聲樂老師為例,老師年少演出時聲帶受損,無奈之下必須不斷尋找解決辦法,但也正因此,得以研究出更好的發聲方式。張智聰提醒基督徒大學生不需要刻意迴避痛苦,反而應該趁自己仍有空間,好好面對自己內心經歷過的傷痛,因為困苦的人更理解其他有同樣經歷的人的需要,能成為他們的幫助,與他們同行。

練習敬畏 在日常中預備非常

那麼,當身處在「修羅場」,我們應如何自處?張智聰認為重點在於敬畏。他引述詩卅四7「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此處用「安營」一詞,是因為敬畏耶和華的人往往被鬥爭所圍繞,並不安全。但若我們投靠耶和華,卻「甚麼好處都不缺」。張智聰強調,是否敬畏並不是看我們有沒有好行為,而是看我們在非常時候有沒有投靠神。張智聰指在沒有危難的時候,我們也該同樣「行好」,不出惡言和不說詭詐的話(詩卅四13)「如果响日常之中,我哋都冇做到善同惡嘅選擇……你唔好話俾我聽,當你遇到好大嘅艱難時,你就會自自然然投靠上帝。」張智聰多次強調,敬畏神是需要練習的,要在日常裡棄惡擇善,在非常的日子才能識所投靠。

「義人多有苦難」(詩卅四19),在充滿掙扎的大學裡要持守正道、成為義人,就必然會經歷痛苦,這是無法選擇和避免的。但最後張智聰亦提醒我們,儘管我們的心變得破碎、心靈受到壓迫,失去力量,但耶和華必作我們的保護,使我們「全身的骨頭連一根也不折斷」(詩卅四20)。

是次開學崇拜約140人出席。除講道外,亦有香港大學基督徒詩班獻詩及香港大學基督徒團契音樂佈道隊帶領敬拜。

宣傳圖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回到新聞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