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瑠公圳老宅拆除暫緩 沒有名字的教會持續關心
2025年06月29日
【邱國榮採訪報導】原訂6月26日執行強制拆除的新店瑠公圳老宅,在法院於24日臨時通知暫緩後,新北市文化局也於25日張貼公告,將老宅列為「暫定古蹟」,後續展開審查與勘驗程序。對此,聲援此案的「沒有名字的教會」顧問牧師、七星中會三一教會牧師陳思豪表示,這一轉折讓他感到驚訝與感恩,並強調教會將持續陪伴居民,無論結果為何。
陳思豪在26日受訪時指出,原本全體聲援者普遍認為老宅無法保住,因此教會在22日特別移師現場舉行主日禮拜,象徵在土地被拆前盡最後努力。他坦言,原預期做完禮拜後數日就將目睹拆除行動,沒想到法院突然暫緩處分,讓人感到「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針對文化局張貼「暫定古蹟」公告,陳思豪認為,這原本就是文化單位應盡的責任,但在此之前,即便已經完成古蹟申請程序,相關單位仍無視文化價值急欲執行拆除。他質疑,是否有更高層的政治力介入,才讓基層公務人員態度轉變。他直言,原來是知道在申請中還要拆,現在卻開始依法行政,這轉折很弔詭。
「沒有名字的教會」聲援新店瑠公圳老宅迫遷案,甚至將主日禮拜移至現場舉行。對此,顧問牧師陳思豪表示,此舉是教會實踐「共享空間」理念的具體行動,選擇與受壓迫者站在一起,以信仰回應不義處境。
他強調,「沒有名字的教會」一向主張信仰不應受限於固定場地,而應在生活中實踐核心價值。
陳思豪進一步表示,「沒有名字的教會」主張空間共用、來去自在,與其讓空間閒置,不如讓真正有需要的人來使用。透過在老宅舉行禮拜,教會展現與弱勢同行的信念,將空間視為關懷與同行的場域。即便最終老宅仍遭拆除,他表示,教會也會從兩個面向持續關心:一是實際協助當事人賴碧珍面對生活困境,二是反思制度性問題。
陳思豪進一步以個人經歷為例,分享曾向政府申請失業補助遭遇困難,因擔任勵馨基金會董事(無給職),但承辦人員卻主動協助,令他感動。他感慨表示,如果每個公務人員都願意把人民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就不會發生這些悲劇。教會應該帶動人文素養,讓社會變得更有同理心。
針對新店瑠公圳老宅拆除案,新北市文化局25日發出聲明,強調已依法啟動文化資產審議程序,未涉任何政治操作。文化局強調,所有文資審議作業皆秉持專業、公正與依法原則,不涉及任何政治考量,將持續以文化資產保存為立場,依法審理相關申請。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