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我們內心批判家的謊言

我們是否能與耶穌親密同行,與我們如何和自己內心的聲音對話息息相關。

2025年01月25日

Christianity Today

推薦本篇新聞 : 0


(作者 Steve Cuss)有句老生常談的話說得很對:神學院不會教你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事。

我還是位牧師時,曾帶領教會經歷一起充滿衝突和政治波動的建堂計畫。我們當時在一間學校的餐廳進行主日聚會,正努力遷入屬於自己的建築物。我從未帶領教會進行過募款活動,也對當地政治知之甚少。我犯了無數個錯誤。

關於領袖犯錯的問題在於,這些錯誤多數是公眾所能看到的。犯下一個只有自己或親近圈子知道的錯誤是一回事,在公眾面前犯錯則是另一回事。公開的錯誤令人感到自己的弱點暴露在人前,我內心的批判家因此喋喋不休:你應該更有智慧——即便我之前未曾有過類似的領導經驗。但更刺痛人心的自我批判是:瞧瞧你有多蠢?每個人都看得到你的愚蠢。

我一生都掙扎於一種持續的、不斷存在的「愚蠢感」,但從未真的克服過這種感受。

即使成年後,稍有不慎,我就會覺得自己很蠢,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暴露無遺的感覺。帶領教會建堂的過程,讓我對自己「內心的批判家」非常熟悉 (你對自己內心的批判家感到熟悉嗎?) 。我決定,是時候學會與它正面交鋒了。於是我開始密切注意它傳遞給我的訊息。

它不斷重複對我說類似的話:你早該知道該怎麼做。你很蠢,而且所有人都知道。你不值得被愛。你不值得別人花時間在你身上。

看到我內心的批判家的話如此直白地呈現在眼前,我感到很震驚。如果我不去控制它,這些話就會像我靈魂中的一灘死水,能滋生並累積各種羞恥的毒素。我們該如何學習去減弱內心批判家的聲音,並聽見上帝對我們的評價呢?

當我深入內心,挖掘正在發生的事時,我意識到我內心的批判家正在向我傳遞一種「福音」。我從未想過,當我給這個不受歡迎的角色一席之地時,我其實正在相信一種「假的福音」。

每一種福音——或者說,每一種信念——都在向你提供一些東西 (應許),告訴你必須做什麼才能得到它 (如何走在這條道路上),並提醒你這條路不是免費的 (有代價)。回顧古埃及宗教或耶穌時代的羅馬帝國,我能清楚地見到「應許—道路—代價」的模式。

羅馬帝國的應許是和平/平安,但通往和平的道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包括沉重的稅金、奴役,甚至是摯愛之人的生命。

當我還是澳洲一名青少年時,我所追逐的福音應許是「歸屬感」。實現它的道路是讓女生笑、成績好,或成為出色的運動員。而用已故的著名歌手肉塊 (Meat Loaf) 的話來說:「三項裡面有二項也不錯。」如果能讓一個女生笑,我願意物理成績只拿C。對那些喜歡計算分數的人來說,我在「青少年男孩的福音」裡是個一分都拿不到的失敗者。

而我內心的批判家向我傳遞的「福音應許」是種保護。他像個哨兵一樣守護我,防禦外界的威脅,但他以一種奇怪的自我保護方式譴責我。他告訴我,與其放下防備、變得脆弱並接受他人的批評,不如自己先責備自己。與其承受他人無情的譴責,不如自己先自我定罪。

但天啊,我內心的批判家讓我付上了多大的代價!當我仔細檢視自己的信念結構時,我發現我從未真正得到保護的應許;相反的,我得到的只有譴責。

在所有「福音種類」裡,除了耶穌的福音,人類都必須親自附上代價,並且只有「神明」真的從中受益。如果回顧古羅馬,我們會看到人民承擔一切代價,而凱撒獲得所有利益。羅馬帝國很少人會形容自己的生活滿是平安——實際景況恰恰相反。

我青少年時期深信不疑的福音也讓我付上代價。我常常為自己對別人說過的話痛苦不已,並為第二天如何融入學校苦思。在所有福音/信念裡,只有在耶穌的福音裡,是上帝付出了代價,並且受益的是我們。當我專注於祂簡單的「道路—應許—代價」的概念時,我意識到我可以將內心批判家的福音與耶穌的福音做對比,看看是誰在說真話。我想,各位讀者至此應該已看得很清楚了。

約翰在《約翰一書》3章19–20節提醒我們:
「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上帝面前可以安穩。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上帝比我們的心大,一切事沒有不知道的。」

約翰指出,當我們感到脆弱和暴露在人前時,我們內心的批判家會譴責我們,他提醒我們,我們在上帝的同在中是安全的。我們可以指示內心的批判家放下防禦武器,放輕鬆。批判家不再需要保護我們免受外界傷害,因為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和力量。感謝上帝,最終決定我們身份的是祂,不是別人,更不是我們內心的批判家。

喜歡Netflix影集《王冠》的觀眾都知道,當你被召見進白金漢宮時,需要遵守一些規矩。如果國王查理三世有天想召見我,我一定會滿心歡喜且恭敬地前往。

但與世上的君王見面有嚴格的規範。傳統上,國王擁有對話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的權力,你只被允許在中間發言。但當我親近我的君王——耶穌基督時,我發現這種與國王對話的實踐方式很有啟發性。

因為耶穌基督的福音是真實的,因為上帝真是祂所形容的那樣,也因為我真是祂所形容的那樣,我首先要以祂的話語為我生命的基石、引導。當我內心的批判家開口說話時,我任由它說一陣子,但等它說完,我會以上帝真實的話語作為最後的回應。

我曾努力想解雇我內心的批判家,但它第二天還是會出現在崗位上。它不會離開。我無法消除他的聲音,但我可以限制他,讓他不再對我的生命有最終指點的權力。

史蒂夫·卡斯(Steve Cuss)是本刊播客《Being Human》的主持人。
圖說 Illustration by Keith Negley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