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美新書發表會 從主婦到祖母的生態信仰之旅
2024年12月09日
【邱國榮台北報導】12月7日下午,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兼發起人陳慈美於台北懷恩堂舉行新書《從主婦到祖母的生態關懷之旅》發表會,分享她多年推動生態保育及信仰結合的經歷。
陳慈美特別提到,新書封面與封底的設計由她女兒的攝影作品製作,承載著重要的記憶與象徵意義。封面取材於2005年在台東都蘭山森林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國際青年部落遊學活動,照片記錄了鸞山部落的日出美景;封底則紀錄了2006年部落青年以傳統工法建造家屋的過程,象徵對文化傳承與自然共生的深刻反思。
她追溯自1991年參加主婦聯盟以來,逐步投入環保與信仰結合的旅程,並成立生態神學中心。陳慈美表示,基督教信仰與環保工作並非衝突,而應共同實踐。她舉例提到中心剛成立時,曾多次在台北中會艋舺教會舉辦主日學「綠色小天使」活動、婦女及青年環保講座。這些活動經教會公報刊登後,吸引了不少教會青年關注並加入生態神學中心,最終進一步促成協會的成立,逐漸凝聚跨教會與社會團體的合作。
陳慈美回憶,生態關懷者協會於1998年成立,宗旨是關懷土地倫理、追求生態公義、落實簡樸生活。協會曾邀請國際知名的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教授(Dr. Holmes Rolston)來台,深入了解台灣的生態與文化,讓台灣在國際間的環境議題上獲得更多關注。她強調:「好的生活見證比思想上的說教更重要。」並指出,唯有以行動實踐基督教價值,才能真正感動人心並推動社會改變。
發表會最後,陳慈美熱情贈書,並以台灣教會公報社製作的經文餅乾作為禮物,象徵將愛與信仰傳遞給更多人。她表示,新書不僅是個人經歷的紀錄,更是一個呼籲,邀請更多人一同踏上這場從主婦到祖母的生態關懷之旅。
前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長、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秘書長王守誠也出席此次新書發表會。他表示:「陳慈美老師像是一位生態神學的運動員,她將接力棒交給被她感動的人,包括我在內。」王守誠指出,極端氣候、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等現象,已印證人類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他認為,生態神學為基督徒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讓人在悲觀的環境數據中找到盼望。他還以推動地熱能源為例,稱其為上帝的禮物,既環保又可持續發展,適合作為信仰與行動的實踐。
台北公義行動教會牧師柯怡政也指出,陳慈美的生命見證啟發了許多人關注台灣土地與信仰的結合。他說:「她以一位平凡家庭主婦的角色,透過信仰延伸至生態倫理與環境永續,這是一種無聲的宣教。」柯怡政認為,陳慈美讓環保議題超越工具性操作,進一步成為信仰中不可或缺的倫理議題。
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盧啟明牧師在致詞中提到,陳慈美的人生經驗與台灣民主化、公眾化歷程緊密結合,並透過生態神學通訊、《好管家手冊》等出版品記錄了這段歷史。他形容陳慈美為「既是生態關懷者,也是歷史工作者」,其扎實的文字與行動累積出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啟發更多人投身生態關懷與信仰實踐。盧啟明並呼應國際間對生態與信仰的反思,例如《阿卡拉信仰告白》的啟示,認為這些倡議不僅提醒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更是對信仰核心價值的實踐。他說:「這是她70年來的告白與宣言。」並期待陳慈美繼續書寫更多故事。
此外,投身八色鳥保育工作的楊琇慧、學術委員吳明全,以及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谷寒松神父等人,也參與此次發表會,表達對陳慈美及其新書的支持與肯定。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