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因信稱義聯合聲明感恩慶典 黃錦文:人得救藉上帝恩典

2024年11月01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0


(報道:謝家誠 )【時代論壇訊】人是否可以靠行為得救?到底是稱義還是成義?於昨天(十月卅一日)舉辦的《因信稱義/成義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簽署廿五週年暨中文版發佈十週年感恩慶典,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教授黃錦文神父表示,真正的信一定有行為和生活的改變,否則那是一個死的信仰,而新教和天主教都同意人是無法憑自己得救,而是靠上帝的恩典。

黃錦文:爭議在人性上,而非神學

黃錦文解釋,天主教與馬丁路德當時的爭論是在於人性的看法上,而非神學上的矛盾。由於馬丁路德認為人一定是罪人,必須透過上帝的救贖,而不能憑己力得救。但馬丁路德認為人的罪已經去到可怕的地步,而神透過愛的眼光去看衪所造的人時,能夠看到衪可愛的地方,愛超越了罪惡,所以人同時是罪人亦是義人。而天主教同樣承認人是罪人,但認為人性的腐敗可以被上帝的恩寵轉化,甚至本質都能被改變,成為一個義人。盡管兩者對人性的看法不同,但兩者同樣承認人的得救是透過上帝的恩典。

對於靠行為得救的問題,黃錦文鄭重表示這是屬於異端的看法,人是不可能靠行為得救,這種看法或許是因為把天主教補贖的觀念誤解成贖罪。他澄清,補贖是指人犯罪不但傷害了人與神的關係,同時也傷害了與人和世界的關係,因此要做一些相應的行為去補償這樣傷害,補贖能堅固基督奧體。

另外,就著因信稱義的問題,黃錦文提醒眾人即使是信義宗的神學,信同樣是需要行為和生命的更新,正如在馬太福音七章21節中提到,「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能進去。」因此,信心和行為不能分割,唯有把信心以行動實踐出來才是真正的信仰。

張振華:不再互相譴責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前監督張振華牧師回顧,《聯合聲明》為教會放下寃仇奠定基礎,且讓各方不再為教義而互相譴責。張振華引述《聯合聲明》前言的第五條「……彼此在成義教義的基本真理上已取得共識,且顯示彼此在闡釋上的其餘差異,不再構成教義上互相譴責的機會」,並指出過去的譴責並不只是文字上的辯論,而是動刀動槍。因此,聯合聲明讓羅馬天主教與路德宗有一個合一的基礎。

王家輝:教會可示範復和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下稱協進會)主席王家輝牧師分享,《聯合聲明》是彼此修復關係的重要一步。他說,身處一個關係破裂的香港,教會可作示範復和的角色。回顧這十五年內做過的事,王家輝數算了一些在推動教會合一的重要里程碑,例如在二〇〇四年,天行者國際使團與推動基督徒合一專責委員會舉辦的普世基督徒合一運動培育系列,當時第一次的講座主題便是「合一的理據何在」。而同日亦是梵蒂岡和世界信義宗聯會《因信成義聯合聲明》五週年祈禱聚會。在二〇一五年,為實踐可見的合一,由天主教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與基督教協進會合一與教會關係委員會支援,基督宗教不同宗派神學工作者亦組成的「神學對談小組」,舉辦以聖洗、聖體、聖職和教會為主題的講座,藉以推動交談與合一。自二〇一七年起,協進會亦與天主教香港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聯合主辦三屆的合一之旅,最後,王家輝勉勵眾人,「凡事要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和平彼此聯繫,竭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弗四2-3)

《因信稱義/成義聯合聲明》簽署廿五週年暨中文版發佈十週年感恩慶典於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真理堂舉行,慶祝由信義宗教會與天主教會於一九九九年就著「稱義/成義」的教義首次有共識,以及後來於二〇一四年,由香港的信義宗教會、天主教會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簽署確認中文譯本。聚會約有九十人參與。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