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提交意見
2024年01月29日
【時代論壇訊】政府就《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之策略可行性研究》進行第二部份公眾諮詢,剛於一月二十日結束,天主教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於上月十七日提交意見書,內容涵蓋四方面,包括:濕地公園系統需要保障濕地系統完整、先保育後發展、以自然為本抵禦氣候變化,以及締造關懷文化。委員會幹事Debby早前在D100《恩典時刻・時代論壇》中時表示,希望濕地公園不要成為政府發展的藉口,令保育變成破壞後的一種補償。
談到濕地公園本身的概念,Debby指政府將之放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令保育工作變成只是對受破壞地方的一種補償;而這種情況過去屢見不鮮,包括政府為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而設立海岸公園等。但她指出,自然環境本身有其價值,「所以我們要問這個濕地公園系統的本質是甚麼,到底是從補償角度出發,還是(從)看到天主創造萬物的好,我們作為人類有責任管理、保育這片土地的角度出發?」
大自然設計完整 人工應對氣候問題本末倒置
Debby表示,談濕地保育必須從整個自然為主體的角度出發,不可零碎地看每一幅地。「濕地本身對人類有許多益處......或者我們不察覺,但濕地其實為我們這些居於市區的人,帶來重要功能——預先為我們『吸走許多水』,做到很好的天然防洪功能。假如我們將濕地夷平,再興建水渠或建立防坡堤防洪,便本末倒置。你沒欣賞到大自然本身的設計,它是很完整、很美善。」
她引述教宗方濟各撰寫的《願你受讚頌》通諭,指當中提到整體生態學,認為人與自然的關係應互相補足。「神創造萬物,人按照天主的肖象(而造),(天主)並交託大地給我們管理,這並非指人可以任意妄為......只因過去工業化發展,人類掌握到一些科技便以為成功突破自然界限,但沒看到那界限或自然功能本身對萬物有甚麼影響。例如今天談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是生態危機,那危機是人類已沒辦法處理的問題。」
過去政府以渠務工程、護土牆等方式來處理因氣候問題而衍生的洪水、山泥傾瀉問題。Debby形容都是一些很「石屎化」、人工處理方法。惟國際社會已愈來愈多談論紅樹林的天然價值,視之為最天然、可防禦海平面上升、防禦洪水的「設施」。「既然如此,為何我們還要剷除紅樹林、倒入石屎?」她重申,濕地公園系統必須完整,同時呼籲政府「可否先考慮保育、才想發展」?
濕地保育未設基線 漁塘進一步受威脅
上屆政府公佈《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時,提及設立南生圍、三寶樹及蠔殼圍三個濕地保育公園。惟現屆政府在去年十月的《施政報告》中,僅提及三寶樹濕地公園,令外界擔心政府的濕地保育工作走數。Debby認為,最大的憂慮在於政府「先發展、後保育」的做法。「你看到政府目前的時間表,都是新田科技城先『入伙』,但保育公園還是未完成。」她指出,如果政府屆時微調保育公園的範圍,或保育功能有變的話,會令人擔心。
Debby又提到魚塘傾倒廢料的問題,指政府現未有說明其保育基線,或提出即時措施去制止;當日後實施垃圾徵費,有些人可能為省卻相關費用,到其他地方傾倒垃圾,令漁塘進一步受威脅。她期望政府收到意見書後,可調整濕地公園保育系統的方向和角度,以自然、漁塘出發,而不是一種補償。「我們認為,若(意見書)由教友角度出發,便應該包含這些信仰(概念)。我們不希望這個濕地公園只是幫助(政府)發展的藉口。」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