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漢神網絡媒體宣教講座》洞悉新媒體時代福音本質 五祕訣共創合一宣教未來

2021年04月26日

台灣國度復興報

推薦本篇新聞 : 0


面對「宣教」的大使命,教會應當回應時代脈動,以更能符合代當文化特色的方式,來實踐耶穌託付門徒的召命?抑或在網路時代中進一步思考,福音是否真的透過媒體傳播到更遠更多的地方?由紐約神學教育中心及亞洲論壇影響力中心合辦,本月份漢神網絡媒體宣教講座於4月24日在線上舉行,匯集歐美、亞洲三地,共300多位牧長及弟兄姊妹一同參加。
 講座先從探討「新媒體」與「教會」二者間的主從關係拉開序幕。莊信德牧師(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以神學的角度提問,「若是當我們都習慣了線上聚會,那麼實體教會的存在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從牧師在教會的講台上講道,到透過網路讓更多人參與聚會聽道,傳播方式會改變,但不變的是透過宣講來引導人日夜思想神的話。莊信德表示,若是採用了各種「新」的方式,但這些招數卻不能帶領人認識永恒的上帝,那麼再華麗的包裝,本質上都還是無比空虛的。
 因着新媒體無遠弗屆的傳播方式,可能讓有資源、善於運用科技的堂會吸引更多信徒,而未跟上網路趨勢的教會則有會眾流失的危機。這樣的可能性在提醒大家,透過新媒體做宣教工作,重點是讓人看到「有寶貝在器皿裏,而不是只看見器皿有多獨特耀眼。」
 用新媒體宣教的五大祕訣
 董家驊牧師(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接著提到,這兩年因著疫情,全球一同見證了什麼是瞬息萬變,過去再多累積的規條都可能在一瞬間發生改變。以華福本訂於2020年要在全球各地舉辦的「Tip Talk 講座」來說,疫情讓事工方向 有了全面性的調整。從實體聚會到線上聚會,再從多方同時線上會談,到各自訪談後剪輯成完整的節目,改變中讓人學到5樣教會在發展新媒體事工時可以一同思想的是:
 第一,要從成功思維轉為成長思維,知道在嘗試的過程中失敗是必然的經歷,不要因挫敗就裹足不前,也要更多去思考在困境中學到了什麼,累積這些經驗作為創新的能量。
 第二,與其思考如何傳播資訊,更要思想如何透過事工來達到「生命轉化」的目標。讓生命與生命相遇、讓更多人能認識耶穌基督的福音,上述才是基督信仰的中心,運用的傳播方式都只是工具,轉化仍需要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才能達成。
 第三,要從「吸引人」的聚會導向,轉為「建立關係」的聚會導向。疫情尚未出現前,眾教會都能自由地舉辦各種大型聚會,越新越大的聚會可能因新鮮感吸引到諸多會眾,然而隨著新奇的過去,不免會遇到參與人數遞減的困境,此時,與其思考如何辦理更引人注目的聚會,不如將重心放在如何讓福音的真理能吸引人來就近耶穌。
 第四,擬定並執行各種傳播計畫時,要確定策略和方式不違背真理的教導。因著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擁有傳播資訊的話語權,面對所說出的話,就要更加留意是否散播錯誤不實的資訊。
 第五,追求「新」的同時,也知道「舊」不一定不好。以刻板印象來說,會覺得各種資訊科技都是年輕人較長輩更知道如何操作。不過,對於科技的掌握程度,不代表就要將所有重責大任都委與會使用的人,應是跳出過去世代交替的邏輯,改為朝「跨代同行」的方向努力,讓教會內的所有人一起在宣教的事工上有份。
 共享共建共贏的宣教展望
 回應前幾位講員的看法,丘放河牧師(紐約神學教育中心總監)提到,紐約神學教育中心自1992年成立,早在成立後的幾年就開始致力以資訊科技來推動神學教育。透過20多年的經驗累積,深知開創性的事工就是得要不怕錯的不斷嘗試。
 正如同今日的聚會雖是預先規劃了網路平台,也做好華語和粵語的同步傳譯,但卻沒料到神學院附近竟有裝修工程同時進行,讓背景多了幾分吵雜的噪音。不過仍為聚會的舉行向神獻上感謝,能藉著與眾機構彼此合作,一起推動神國宣教的工作。
 最後,邱牧師用聖經中以利亞和以利沙的故事來看,以利亞是以利沙的老師,他所傳給學生的不只是屬世的知識和技能,還包括了屬靈生命的深化與更新。這樣的典範提醒眾人,當網路成為媒介,福音有機會更快更廣的傳播時,眾機構與宗派,更應彼此合一,開創一個能夠「共享共建共贏」的宣教模式,攜手同奔天路。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