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大台南眾教會復興禱告會》渴慕復興以先 必有悔改禱告

2021年04月23日

台灣國度復興報

推薦本篇新聞 : 0


「在安平靈糧堂新址府平路77號舉辦,聆聽49年前7月7日聖靈造訪泰雅部落的故事…」多位牧者宣告,這不關乎數字的巧合,而是一個印記,渴慕聖靈再次造訪這地、造訪台南。4月21日在台南安平靈糧堂舉辦的「大台南眾教會復興禱告會」,根據台南市基督教協進會統計,有42間教會、65位牧者,以及弟兄姊妹逾600人與會。
 蔡安祿牧師(大光長老教會主任牧師、台南市基督教協進會理事長)表示,已舉辦第4次的禱告聚集,仍然不減教會肢體投入禱告的熱情,多位牧者也從未缺席,繁忙的牧會生活仍能聚在一起禱告、敬拜,證明「聚集,就是一個神蹟。」
每次在復興禱告會中,總會有一群牧者鏗鏘有力、信心堅定的獻唱詩歌,此次獻唱詩歌為〈如鷹展翅上騰〉,宣告大台南眾教會要在禱告中預備自己「領受聖靈恩膏和大能,活出美好自由的風采。」
 林鴻信老師(台灣神學院教授、基督教研究智庫發起人)以「黃金十年─聖靈復興運動禧年」傳講信息。他曾帶著學生去到原住民部落進行20多年聖靈復興的神學研究。從原本只是在泰雅部落進行訪查,後來發現是上帝造訪泰雅部落的見證,「這不只是過去的歷史,也要成為未來的盼望;不只是關乎聖靈的大能,也在於傳承的重要。」
 林鴻信老師提醒,根據泰雅部落的復興歷史,他發現首要關鍵一定是聖靈的大能,但更重要的就是會有「悔改的禱告」。因為,教會復興的運動,必定會帶出對神的敬畏,接著就有悔改的行動,然後信徒會受差遣,活出新生命。
林老師進一步提到「悔改」兩字的意義,從舊約到新約的解釋都是聚焦在「轉身歸回、徹底改變」。悔改不是跨過小小的門檻,不需要經歷甚麼的簡單行動,悔改是徹底的轉身,如經上所記「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5)
 撒該遇見了耶穌,他有悔改的行動(參路19:1-10)。撒該的角色就如同今天的稅務署署長,有極大的權柄,在當時可能也把許多百姓納稅的錢放入自己的口袋。然而,當他知道耶穌進城來,不是出於好奇,而是渴慕要遇見耶穌,他甚至不顧自己的面子,一心想找尋耶穌,看似是「他找到耶穌」,但其實是耶穌找到他,因為耶穌主動地走到樹下靠近他。
 「悔改,不是心情、情緒、感受上的改變,而是行動上的轉變─領受差遣。」當撒該遇見了耶穌,他決定用2個行動宣告悔改:將所有的一半給窮人、若訛詐了誰就還他4倍。撒該的生命完全被翻轉,因為「撒該被找到了!」我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上帝,也無法靠自己而悔改,這是需要聖靈的能力才能做成。
 49年前的7月7日,泰雅爾族地區教會因著經歷聖靈更新,人還沒有進到會堂,甚至只是走向教會的路上就有認罪悔改、痛哭禱告的行動,甚至後來開始傳福音、作見證,經歷「聖靈復興運動」。林老師在進行這些歷史研究時發現,當時的7月7日就是五旬節、聖靈降臨節,而聖靈在此日造訪泰雅部落,意義非凡。
 此外,在歷史的角度上,還有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就是20年代當都市文明進入原鄉,使得原民社會失去秩序並瀕臨瓦解,原民失去土地、財產、母語與尊嚴,許多人陷入酗酒與菸癮,隨後就開始自暴自棄,產生許多家庭問題。當時教會無法面對挑戰,卻在軟弱與痛苦中,有一些家中的婦女就向神發出真誠的禱告。
 7月7日就在田埔教會有4位婦女相約一起為教會禱告,從痛哭、認罪的禱告開始,她們經歷聖靈澆灌大能約有2小時,後來就成為神話語的器皿,領人信主。林鴻信老師多次去拜訪三位婦女(其中一位已被主接回天家),她們時常分享自己後來禱告的內容都是期待聖靈再訪這地。使得林老師不禁感慨,這一代忠心禱告的屬靈長輩紛紛過去了,接棒的人在哪裡?
當聖靈首次造訪泰雅爾地區的教會,當地的居民不僅悔改禱告,後來也有傳福音的行動。從第一次7月7日開始的4位婦女的禱告,延伸至家庭、教會,甚至有許多沒有來教會聚會的部落原民都歸向主。接著在7月中下旬,農忙期稍微休息,他們連續進行4個梯次的福音行動,第一站就到司馬庫斯。從田埔到司馬庫斯步行約莫7小時左右,是非常辛苦的行程,但他們就不辭辛勞的前去傳福音。
 綜合聖靈在泰雅部落的工作,林鴻信老師提醒,「真實的痛苦必定會發出真誠的禱告,並得到真實的安慰。」然而,禱告未得回應,許多時候是因為禱告不夠真誠;禱告不夠真誠,經常是因為未經歷真實的痛苦。反觀現在的我們,受到3C產品、繁忙事務影響,「有時候專心禱告,都會有問題。」禱告不是關乎大、小聲,也不需要單靠痛苦的經歷才能真誠的禱告,「真誠的禱告能夠使神的憐憫臨到土地。」

 接著林鴻信老師提出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宣教事蹟:1865年,馬雅各宣教士來到台灣南部宣教;1872年,馬偕宣教士來到台灣北部宣教;1972年,聖靈復興運動吹到泰雅爾教會;2015年,台灣南部宣教150週年。而2020年至2029年就是黃金10年,如何把握這黃金10年,讓不同的基督肢體進到同一個禱告,呼求聖靈再一次造訪這地。
 林老師肯定「大台南眾教會復興禱告會」凝聚城市跨教會、跨宗派一起禱告,這就是聖徒相通的關鍵意義。此外,他建議平地教會常常是不知道山區教會發生的事,是否可以建構一個更好的平台能夠彼此聆聽、了解,這也是「聖徒相通」未來可以思考的方向。
 去年年底,有一群泰雅部落的牧者和弟兄姊妹來到台南參加「原漢同行」聚會,當時的聚集使原住民、漢人教會有彼此聆聽的機會,也使聖靈造訪泰雅教會的故事更多影響當時的與會者。因此,此日在林鴻信老師分享後,許多與會者紛紛發出更迫切、更真誠的禱告,渴慕聖靈造訪這地。
 12磨小豬團隊牧者們輪流帶領禱告,陳弘彬牧師(烈火先鋒禱告中心)分享,這不只是單個族群的故事,是身為天父的孩子都需要知道的歷史。葉杰瑜牧師禱告,渴慕天父找到我們,找到一群禱告的人,不僅是孩子與天父的心意對齊,族群與族群、教會與教會也都能夠彼此對齊。陳學明牧師則邀會眾一起為有真實的悔改、年輕世代敬畏神來禱告。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