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遭「情緒炸彈」影響,該怎麼辦? 黃迺毓教授:生命對了,果子才會對
2020年11月09日
黃迺毓老師曾任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現為輔仁大學家政系講師、教育部家庭教育輔導團委員。她在書展講座分享「主愛在我家,情緒好幸福」,情緒無所不在,也為現今影響家庭關係的重要原因之一。
什麼是好情緒與壞情緒?
大多人都希望有健康的情緒,但究竟何為「好情緒」?
人會將情緒自動區別為好情緒與壞情緒,如:當看見人哭就會在未經思考的狀況下,回應對方「不要哭」。有諸多形容詞能夠形容情緒,但人較少會思考自身當下情緒為何。有些情緒並不是我們所期盼擁有的,有些人會透過毒品、菸酒等方式,以得到暫時的快樂、自我安慰來取代壞情緒。
事實上,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和對錯,身為師長、父母,更應教導孩子在生氣、哭泣等情緒發洩後,將自身內心真正的情緒訴說出來,並釐清自己的狀態。
黃迺毓老師說到,情緒存在於內心深處,最親近的人更能感受到對方情緒的細微變化。父母會期待孩子擁有持久力、毅力等,但卻少會注意到情緒所帶來的影響力。人是神精心的創造,因此人不要用主觀想法或過時想法,來告訴孩子該有何種表現才是所謂的「好孩子」。
家庭是塑造孩子的根
面對不同事情時,人會有不同反應,孩子是從何學習而得?
孩子主要是透過父母、模仿親近的人和同儕所學習。孩子年幼時會以家人為心中模範,長大後則開始模仿他人。除此之外,每個孩子天生就具有不同氣質。
再進一步談論情緒,則會發現關係到家庭生活教育。她說到,「當生命對了,果子才會對。」現今世代常見父母無法搞定孩子的情緒,學校老師也難以幫助孩子。家庭是根,塑造孩子個性的重要環境,學校則是給予知識教導的地方。
黃迺毓老師說到,社交能力是從群體中學習,但這是現在家庭環境所缺乏的。大多家庭因父母忙碌工作,孩子則是在學校上課、參加安親班、營隊等,反而導致更多時間須處理孩子情緒、人際關係、家庭糾紛等狀況。
教會在這方面能夠提供幫助,教會內有各年齡層弟兄姊妹,就如同大家庭,每個人各司其職,孩子能夠在這當中學習,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此之中學習靈命的功課。不僅如此,教會也提供社區終身學習的機會,不論人生進到哪個階段,都有神要人所學習的功課。
情緒讓人看見自身真正需要,更進一步看見家庭生活教育。教會就如同大家庭,人能夠在這當中補足自身不足之處,也成為其他肢體的幫助。教會本身就是重要的據點,能夠建立友善家庭與教會。她鼓勵基督徒,當我們守護家庭,家庭才能守護台灣。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
靜得 |
家庭被守護,台灣才能蒙神眷。 發言日期:2020/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