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倡議失智者人權 打造無障礙友善社會

2017年04月28日

台灣國度復興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由台灣失智症協會主辦,「失智者人權倡議講座記者會」在4月22日於台北基督之家舉行,邀請澳洲失智症病友凱特.史懷弗(Kate Swaffer)現身說法,幫助台灣社會更多理解失智者並重視其人權,也鼓勵台灣的失智者站出來為自我權益發聲。

罹病不放棄 積極發聲

凱特.史懷弗女士是一位人道主義者、行動家、演說家、學者及作家。榮獲2017年南澳大利亞年度榮譽國民獎。她是一位退休護理師,並於2014年獲得失智症照護碩士學位;目前仍在澳洲伍倫貢大學攻讀博士。她是國際失智症聯盟的創始人、執行長及現任主席,同時擔任世界失智症理事會理事、國際失智症協會的理事以及其東南亞地區之大使。

凱特確診失智時僅49歲,她完全沒料到自己罹患了「老年人」的疾病。確診後,四周的人們讓她經歷到,好像失智後就從人生舞台退場一般。但凱特不放棄,進而找到了與失智症共處的方式

凱特倡議人們改變對失智症的看法,要更積極地提供病人復健服務,幫助他們儘可能在支持下獨立生活。政府也應投入更多失智症研究,不僅是為了治癒失智症,更要提升失智者及其家庭之生活品質。

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打造友善社會

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提到,國際失智症聯盟是一個很難得的組織,聯盟成員全部是失智症患者,而且是一個跨國的國際病友組織,並積極在全球為失智者發聲。凱特.史懷弗主席是國際失智症聯盟共同創辦人,雖然已確診為失智症,但仍藉由自己的親身經歷,幫助社會大眾更理解失智症,並且強調要重視失智者的人權、傾聽失智者之意見。台灣媒體或民眾仍常以「癡呆」、「老番顛」等名詞描述失智者,因為擔心被歧視,導致即使失智也不願就醫;台灣的失智症確診率僅有3成,相較韓國的6成確診率,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簡慧娟署長說明,台灣今年提出首次身心障礙權利公約國家報告,也不斷督促各級政府進行法規檢視工作。政府非常重視身心障礙者之權益,當然也重視失智者之人權。長照2.0計畫已將50歲以上輕度失智者及家庭照顧者納入服務,未來政府將更多傾聽失智者的意見並納入政策中,也會逐年建立更多失智者所需要的服務,打造全方位無障礙的友善社會。

立法院吳玉琴委員表示,由於過去社會對失智症的不了解,讓疾病產生許多錯誤認知,因此對失智者異於常人的行為感到不耐。近年來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大力宣導,民眾對於失智症的認知已提升許多,期待社會能夠更友善的對待失智病友,體諒照顧者的辛勞,讓台灣能夠成為友善的島嶼,讓每位失智者及家庭都能自在地生活。

供應所需服務 支持失智者獨立生活

國際失智症聯盟凱特主席表示,社會普遍錯誤地認為失智者無法溝通、講不通、聽不懂,讓患者感到無助,進而變得疏離與邊緣化。因此,必須改變社會對於失智症的刻板印象,建構失智者起居的友善環境,支持失智者獨立生活;從人權角度來說,要幫助失智者及時獲得診斷、照護資源與支持;社區中需要有個案管理師協助失智者及家庭獲得所需的服務。凱特呼籲政府投入研究資源,努力支持病友獨力生活而非僅依賴照顧者或醫療社福照護人員,以減輕政府財政的沉重負擔。
凱特再次呼籲,失智症對她而言是種恩賜,讓人更清楚生命的價值。不需要將失智者塑造成悲情的形象,應如同其他障礙者一樣正向看待他們,提供他們參與社會的協助,將有助於延緩退化,並且讓失智者盡可能回到確診前的生活,並非確診失智後如同世界末日一樣從人生出局。

KATE分享,主辦單位提供
左起社家署簡慧娟署長、KATE夫婦、吳玉琴委員、賴德仁理事長、湯麗玉秘書長,主辦單位提供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