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原本目標只當師母,結果成為師母和牧師 在一間教會牧會逾20年 從0到1800人

2017年01月06日

基督教今日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神的計畫高過人的計畫,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

阡陌社區浸信會的林羅麗斯牧師(林以諾牧師的妻子),意願是當師母,不要當牧師;想在機構或學校事奉,不想全職在教會事奉。結果林師母不但成為了羅牧師,也在阡陌社區浸信會牧會逾20年。

開荒教會由零開始,現今變成約1,800會友出席祟拜的教會。到底羅牧師有那些意想不到的事奉經歷?教會茁壯成長的情況又是如何?


在教會長大熱心事奉 有全職呼召,卻不想當牧師、也不想任職教會


在幼稚園高班已信主的羅牧師,一直在教會成長。小時候家裡沒有人照顧她,家人便把她放在教會中,加上其小時候有次在街上迷途,禱告後就找到回家的路,於是感到神「又真又活」,並開始「凡事都禱告」。

她也樂於投身教會,熱心參與教會活動和事奉;12歲時受浸,並立志當師母。「若另一半是牧師,可避免自己有一天會離開神。」她當時這麼想。

雖然羅牧師有全時間事奉的呼召,但不想在教會內任職,也不想當牧師。「因為在教會長大,看到當中的人事關係多鬥爭,而且成為別人焦點,被指指點點。」


教會實習改變人生 牧養具恩賜


羅牧師結婚時,前往星馬21日的短宣渡蜜月,在當中有感動,需要裝備好才能事奉,之後便進到神學院接受裝備,日後除可支持丈夫工作,自己也可在小學當宗教主任等工作。在浸信會神學院就讀期間,須在教會實習,過程中其受到牧者歡迎,因為羅牧師的參與,讓團契活了起來,本來沒有人返的主日學,多了許多人,所以對方希望羅牧師能繼續留下來事奉。

但羅牧師想到,若實習的教會是開荒中的教會,必然沒有太多經費聘請傳道人。當時她住在青衣島(新界和大嶼山之間的島,人口逾20萬),得知大角嘴浸信會要在當地開福音堂,而他們的西教士,也住在她的附近,於是毛遂自薦當神學生。當時還未有教堂,只是在老人中心借場地,周六、日才使用,包括在此舉行祟拜。「而周間中學生要參與教會活動,便會來我家查經、玩樂,以及在天台燒烤。」

過了一年,青少年事工也很興旺,有百多人參與。同時,之前實習的教會再來請羅牧師任職,但她以在青衣島已有事奉為由拒絕,原來的計劃是在青衣島事奉2年後就離開,之後計畫在小學當宗教主任之類的工作。但快要畢業時,在教會事奉的呼召很強烈。


夫婦終能在同間教會牧養 增長至1800人教會


丈夫林以諾牧師在另一間教會事奉,「在暑假時我們像是分居一樣,因為各自都可能要前往自己教會的營會,特別想到如果自己有小朋友的情況會怎樣呢?所以有一個決定:『如果我也要在教會事奉,就要跟丈夫在同一間教會。』但當年較少如此的機會,因為通常教會會擔心,若是有什麼投票,兩夫妻已是2票,或者一起放假等等,但我們還是想一起事奉。」

羅牧師有兩年在青衣這間教會開荒,得蒙神保守,青少年增至百多人,因而不捨得離開。而丈夫的教會,也有意聘請她當傳道人,同時接受兩夫婦一起事奉,一起放假,「聘書也收了,但實在捨不得青衣的教會內的青少年。」結果,林牧師反而決定來羅牧師的教會任職,於是91年起夫妻二人一起在此牧養。

教會及後租丁屋(香港新界原居民的男丁獲准興建的房屋),起初是半間,漸漸發展至1間、2間,再到3間,規模愈來愈大。2000年起搬到青衣島內的美景花園,當中佔地由1層發展至2層,最後達3層,在美景花園的教會佔地,起初約一萬呎,發展至三萬呎。在美景花園的祟拜人數更由300人發展至1800人。在青衣島期間已發展社區中心,讓街坊透過社區服務認識教會。

美景花園離青衣的市中心有一段距離,因屬舊的屋苑,才可讓教會在商場內租到地方,而近年商場裝修,除會提升租金,也希望教會離開,因為教會佔了太多地方,減少其他店舖出現的機會。對教會來說,地方也已不敷使用,所以要搬到外區。


神蹟賜下新堂 得救人數不停止興旺!


教會在2015年離開青衣島的美景花園,搬到九龍的長沙灣,目前教堂是神很奇蹟的供應。「所處長沙灣貿易廣場的8樓本來另有一間教會,當時正在計劃搬走,並問我們是否有興趣承接,我們便前來這裡視察。」看了後覺得不成,首先是空間不足,且因一千多人難以坐電梯至8樓,星期天有三堂祟拜,難以妥善安排弟兄姊妹出入。

視察8樓的教會期間,發現同一大樓目前所租的地方,當中已在此營業多年的郵政局要搬走,於是便迅速把它租下來。「新教堂不但租金便宜,而且交通方便,在港鐵站隔壁。」

阡陌社區浸信會搬到長沙灣後,繼續興旺發展,作為細胞小組教會,原則是對內彼此建立,對外廣傳福音。在教會被牧養的信徒,知道自己的生命要追求成長,即是更加愛主及愛人,同時要積極傳福音。搬至新堂後,繼續有社區中心配合傳福音的事奉,有很多義工服務,關心教會附近的街坊,如在教會舉辦盤菜宴,就是邀請街坊前來,透過社區中心認識教會,認識福音。

離開美景花園後,少了400人參與祟拜,但在長沙灣經過一年後,人數回到原來的數字,只是換了其他人。當中也有些本來覺得青衣島偏遠的人,因長沙灣的位置,而願意回來聚會。理論上,長沙灣這地點,會比青衣島更能吸引不同地區的人前來,並有更多不同的機構叩門商討合作,這是以前在青衣時較少的機會。

花了十多年時間,阡陌社區浸信會在不同年紀的人口上,都有穩定數量。剛開始時有中學生,及後變成職青,建立家庭,以及有兒童,加上帶父母信主,中年人、老人家都有。「但還是要不斷地做青少年工作,不然會有斷層。」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