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職流動」交流會 關注減輕牧職關係衝突
2016年02月29日
【時代論壇訊】
二○一四年教會普查顯示,牧職流動情況值得關注。日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教新)就此舉辦跟進此議題的交流會。
會上教新研究助理劉梓濠分析數據,牧職轉換比率的轉職總計由一九九九年百份之卅六點五、二○○四年百份之卅五、二○○九年百份之卅三點四至二○一四年的百份之卅三點二,按年改善,惟改善速度有所放緩。
教會普查:教牧轉職情況改善但放緩
根據數據分析,顯著提升堂會離職╱轉職率的因素有:教牧同工人手不足、缺乏信徒領袖協助、因設立差傳部門或提供社會服務以致教牧的工作量增加,以及堂會內的人際關係張力。而顯著降低堂會離職╱轉職率的因素有:堂會提供充分的假期以供休憩和清晰的工作範圍分工,堂會曾有同工進修可即時應用的科目以減輕牧職壓力,以及堂會有清晰異象╱願景。
教新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分享一北美的調查顯示首五位離開牧職的原因:「呼召改變」、「教會紛爭」、「耗盡」、「個人財務」及「家庭因素」,並指出普查所示小型及中小型堂會的教牧離職╱轉職比率較其他類型堂會為高。普查數據也顯示小堂會只有一位或最多兩位教牧同工,任何人事變動對堂會牧養有一定影響。
胡志偉表示十年前對於教牧轉職的課題,他較看重是否教牧的心態導致,但現時他則注重堂會架構等等制度因素。他引述Pastors in Transition一書教牧流動主要因素第三位「教牧與堂會的衝突」當中五個細項因素:教牧領導風格、堂會財務處理、崇拜風格變動、同工之間關係及擴堂發展計劃,這些都是容易造成衝突和教牧離職╱轉職的情況。另外,若堂會與同工雙方面不曾用心瞭解對方,會出現職事錯配,也會導致教牧離職╱轉職。
張偉昌牧師分享個人轉換工場的體會。自信主、讀神學以來,他一直持守牧職應留在同一教會,至今也仍有此理念。他與先前事奉的教會的牧養理念愈來愈有差異,產生張力。他現任宣道會康怡堂主任牧師,是他近年捨留在原教會「等退休」,而是重新在理念相近的教會牧養,視之為回應呼召的一步。他提及當與不同堂會的教牧分享時,有教牧曾經在講台提及佔中,後來執事會向他說不應提及,又有執事會要審批邀請外來講員,這些都是教牧和教會牧養理念不同的例子。而會後問答時段,有與會者關心堂會如何與牧者配合,張偉昌表示,他從前輩認識到有兩個原則讓堂主任的牧職能夠有效發揮,他自己也認同,分別是堂主任能夠獲信任全權決定在講壇的信息,以及能夠對教牧團隊有決定權,因其他教牧是堂主任牧養理念的延伸。
OnTrack領袖培訓學院院長趙錦德牧師分享北美華人教會牧職流動的相關因素,當地無論是教牧團隊及會眾均是跨文化,比香港的情況更困難。他認為在神學院的訓練大多以教牧專職在大型堂會事奉為主,但實況在香港以中小型堂會為多,神學院宜加強訓練神學生在中小型堂會的全方位事奉。
「牧職流動」交流會由教新執行幹事梁國全傳道主持,於二月廿五日(週四)上午假上帝五旬節會舉行,約六十人出席。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