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記念鄭兒玉 成做時代米該雅

2015年12月09日

教會公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不懼威權堅守信仰價值 一生為人權公義奔走 致力復振母語

【陳逸凡專題報導】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正式通過《世界人權宣言》,為了記念這項成就,1950年更將12月10日訂為「國際人權日」。宣言的起草起因於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思,是第一份規範全世界人類所應享有人權的文件,與其後制訂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通稱為「國際人權兩公約」),三者合稱「國際人權法案」,是國際社會最重要的人權典章。

在台灣民主轉型的過程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深刻參與其中,展現對人權的高度關懷與重視。在台灣政局動盪危急存亡的時刻,發表〈國是聲明〉、〈人權宣言〉等立基於信仰的重要文件,更在1985年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告白出釘根本土、通過愛與受苦帶來盼望的信仰。在這些至關重大的歷史事件中,都可以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就是甫於2014年12月11日離世的鄭兒玉牧師。

鄭兒玉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屏東東港,中學時就讀台南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後轉往日本同志社中學就讀,並在那裡受洗歸主,後來更決定獻身成為牧者,1947年從日本同志社大學畢業後返台,因罹患重病在家休養而躲過二二八的劫難,此後投身牧會,更進一步前往美國芝加哥以及瑞士日內瓦進修成為神學院教師、並開拓高雄生命線、家庭協談中心等事工。

1971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鄭兒玉即是長老教會〈國是聲明〉的起稿人,主張台灣人民有自決權;1977年美國宣布「一個中國政策」,鄭兒玉再度起草〈人權宣言〉,表達「促請政府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的意願;1988年林宅血案發生,鄭兒玉不顧風聲鶴唳的凶險氣氛,主動對林家表達關心,後更積極奔走讓林宅成為教會,不畏強權壓力的作為,展現出基督信仰積極關懷社會的一面。

1980年代,鄭兒玉擔任《台灣教會公報》理事長以及社論主筆,自詡成為「時代的米該雅」,不畏威權統治勇敢發出公義之聲;1985年擔任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主委,更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起稿人。鄭兒玉牧師的信仰實踐不僅止於對人權的關懷,同時也展現在對母語的堅持,以及對文學創作的熱情上。

1994年他於台南神學院開辦「台語文化教室」,培育無數母語教師,至今仍是台語文壇最穩健的一股力量;鄭兒玉本人更是持續筆耕創作不輟,他於2004年發表的論文《最有台灣意識的長老教會出著歹子孫?》對教會內部母語意識的缺乏提出最深刻的提醒;他所創作〈台灣翠青〉的歌詞更成為台灣獨立重要的精神象徵。

在國際人權日來臨的此刻,鄭兒玉牧師逝世將屆滿一週年,將透過信仰、母語、人權、詩歌等不同的角度來記念這位風格鮮明的牧者,懷念他無畏強權為人權奔走、不辭辛勞復振母語、以堅定信仰表達對台灣關懷的一生,幾乎就可以看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近代的縮影。

緬懷 永不缺席的台灣愛

【林宜瑩專題報導】
1971年10月聯合國以2758號決議案驅逐蔣介石的代表,長老教會在同年12月發表〈國是聲明〉,主張台灣人民對台灣前途有自決權;到1975年1月國民黨沒收台語聖經,長老教會在11月發表〈我們的呼籲〉,強調母語乃上帝所賜;1977年6月美國宣布「一中政策」,長老教會8月發表〈人權宣言〉,在戒嚴時代主張台灣應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總會總幹事林芳仲說,已故的鄭兒玉牧師對這三個宣言發表皆有深切投入。

1978年12月15日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為因應時局、安定人心,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開始研擬「信仰告白」,時任台南神學院「基督教社會研究所」所長鄭兒玉是主要草擬者之一,1985年4月總會年會決議通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1980年2月28日林宅血案發生,鄭兒玉等牧者冒生命危險關懷遺族,後在1982年4月復活節於血案現址成立「義光教會」。

鄭兒玉生前非常重視台語傳承,1994年在南神開設「台語文化教室」,2001年8月經內政部立案成立「台灣羅馬字協會」,曾出版《台語押韻啟應詩篇》;被許多人視為「台灣國歌」的〈台灣翠青〉,詩詞也是鄭兒玉在1993年創作,林芳仲直言長老教會近50年歷史中,鄭兒玉絕對具有關鍵影響力。

林芳仲認為,鄭兒玉一生投入在關懷台灣人權、弱勢及民主化的過程,與其曾到日本同志社大學接觸「無教會主義」、美國芝加哥馬可米克神學院專研舊約神學、德國漢堡大學讀歷史神學時,深受「告白教會」(Confession Church)對抗希特勒暴政的影響等有密切的關聯,讓鄭兒玉看重人權、關懷弱勢、致力公義憐憫的實踐。林芳仲說,包括高俊明、楊啟壽等牧者也都具備這樣的特質。

林芳仲指出,在戒嚴時,許多牧者冒著生命危險,引領長老教會勇敢發表宣言,而鄭兒玉在擔任教會公報理事長時,也期待《教會公報》成為「時代的米該雅」,後更參與信仰告白研擬、林宅血案的關懷,及台語教育傳承的重視等,都能看到他對台灣極深的愛。

鄭兒玉在2014年12月11日辭世當天,人在國外處理普世教會事宜的林芳仲接到鄭兒玉秘書的簡訊,讓他整天都處在悲傷中,回國後也擔任治喪委員會成員。如今鄭兒玉辭世已滿一週年,林芳仲說,鄭兒玉一生對台灣社會、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貢獻,實在值得眾人學習與懷念。

追憶 實踐公義的行動者

【特稿╱黃哲彥】
雖然常在家父或張清庚牧師的談話中聽見鄭兒玉牧師的名字,但讓我對他留下深刻印象是在1980年的復活節前後。鄭兒玉受當時擔任總會議長的張清庚牧師邀請到台東教會講道。那天他通過約翰福音10章,用「羊稠外的羊」為題談到好牧人為羊捨命、還有羊在羊稠外需要我們找回。之所以對那次的講道及鄭兒玉牧師有印象,是因為他在講道中提及林義雄家發生的血案、談到奐均在上帝的憐憫中得活命的經過。在那個絕對醜化美麗島事件相關人士的年代中,鄭兒玉牧師的講道讓我聽到有別於報章雜誌對林家血案的描述。那次的講道也在一名學生心中,留下了「鄭兒玉」這個名字。

爾後,在後山台東,「鄭兒玉」常常出現在張清庚、盧俊義、陳南州等牧者的談話中,讓我可以拼湊「鄭兒玉」這個人的片斷。知道他在同志社大學讀神學,又到德國讀歷史神學,常自稱是「歷史的學徒」;但究竟是什麼讓他敢在會眾中就有國民黨的報馬仔的禮拜中,大膽地講出林家血案,並告訴我們那是亟需關心的「羊稠外的羊」?

我進入神學院後,並沒有機會聽到鄭兒玉牧師的課;只有在早禱輪到鄭兒玉牧師主理時才有機會聽到他講道。那段期間,他在講道中常提起「第一義」,要我們知道「神學的第一義是什麼」,不要忘記「神學的第一義,而只追求第二義、第三義」。那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剛在通常年會通過,鄭牧師提及「出頭天」這三個字最後在〈信仰告白〉中被改掉,相當可惜,卻也相信這都在上帝的攝理中。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除了這些印象外,學生時代的我並未與其有過多接觸,只知道他的辦公室在「基督教社會研究所」內。他,仍然是一個謎樣人物。

「鄭兒玉」就這樣在我求學、教書及牧會的過程中三番兩次的出現;有時透過詩歌、有時在研討會相遇、有時則是在和他人的聊天中提及他的名字。有一次,我問一位東京神學大學的老師熊澤義宣為什麼會成為國民黨政府的黑名單之一?他笑著告訴我,因為當年他去南神找鄭兒玉牧師,鄭牧師將一份〈國是聲明〉交給他,要他帶到日本給日本台獨聯盟來發表讓世界知道。也就是這個原因,讓熊澤牧師被國民黨列為黑名單長達30多年。

回想這些片斷,我發現鄭兒玉牧師不只口說,更是他那個時代中,以他的方式實踐神學的第一義,找尋羊稠外的羊的行動者。(作者為總會研發中心主任)

催生義光 實踐慈愛與赦免的和解

【李信仁專題報導】
鄭兒玉牧師是義光教會建堂委員會首任召集人,爾後,李勝雄律師承接召集人工作,1982年4月11日復活節,義光教會獻堂設立。

李勝雄回憶,1980至1982年間,他與鄭兒玉因籌備義光教會認識及共事,常開車接送鄭牧師,聆聽他愛上帝愛台灣的心聲,互相分享,交換意見,獲益良多。

197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美麗島事件發生,被捕的林義雄、呂秀蓮、姚嘉文是李勝雄的舊識,不久後,他遇到張德銘律師,邀他參與辯護,隨即答應。美麗島軍法審判期間,1980年2月28日,林義雄住家發生謀殺案,林義雄母親林游阿妹和雙胞胎女兒亮均、亭均受難犧牲,大女兒奐均身受重傷。

李勝雄說,案發時,林義雄的妻子方素敏在軍事法庭外,而林義雄也獲暫時交保,返家處理喪事。鄭兒玉牧師是第一個趕到醫院,為重傷的林奐均迫切禱告的牧師。多位熱心牧長與友人共同思考該如何幫助林義雄的家人,尤其是發生命案的住宅,此時,鄭兒玉召集牧長與友人,計畫籌款買下房子成立教會,方素敏也願意,因此成立籌建委員會。

參與義光籌建委員會有鄭兒玉、李勝雄、高李麗珍、陳福住、陳宇全、高明輝等牧長,大家同心同工,讓流血之地成為「見證上帝公義之光,宣揚耶穌基督救恩」的教會,大家寄發代禱信,透過《台灣教會公報》發出募款消息,國內外反應熱烈,踴躍奉獻,包括裝修等經費都足夠。鄭兒玉以希伯來文及希臘文字母命名為「義光教會」。李勝雄、高李麗珍、田孟淑擔任義光長老。

李勝雄說,鄭兒玉的一生言行印證「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雅各書2章22節)鄭兒玉重視上帝公義,但追求公義,也要尋求赦免與和解,因為上帝親自赦免人的罪,主耶穌為人釘十字架。加害者、兇手當然要道歉認錯,上帝會親自處置,而基督徒要學習與實踐赦免與寬恕,求主幫助。

他舉例,今年6月19日,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一所非裔基督徒的教會發生槍擊案,9人身亡,有位26歲受難者的母親說「我立刻赦免了,沒有選擇!如果不赦免,就是讓罪惡進入心中,自己受傷憎恨,為了我自己,我必須赦免。」這段話深深觸動李勝雄,追思鄭兒玉與回顧義光教會設立,深感台灣教會與社會都需要互相赦免,尤其在教會裡,更加需要愛、赦免與和解。

用母語思考 起造台灣新文化

【特稿╱蔣為文】
若講起鄭兒玉牧師,真chē人lóng會想tio̍h伊做詞ê〈台灣翠青〉kap 1970年代伊草擬長老教會〈國是宣言〉kap〈人權宣言〉ê代誌。其實,伊iáu有1項真要緊ê文化思想kap實踐,he就是「用台灣母語起造新台灣文化」。因為án-ne,台灣羅馬字協會一直kā鄭牧師尊存做精神領袖。

「用台灣母語起造新台灣文化」就是台灣本土各族群ài用in ka-tī ê 母語來思考kap發展in ê新文化。而且母語bē-sái停留tī chhùi講ê階段niâ,ài koh有書面語ê層次chiah會久長。像講,台語人tio̍h chhùi講台語、手寫台文,án-ne chiah ē-tàng 建立有主體性ê新台灣文化。

Tī漢字文化圈,19世紀尾20世紀初是真濟國家ùi漢字文言文轉換做白話文書寫ê關鍵時期。Tī中國,胡適tī 1918年發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提出白話文學kap「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主張,連帶造成中國白話文運動。其實,tī胡適提出chit khoán主張進前,台灣早就teh用白話來書寫、出版、辦報紙kap教育。Chit套文字就是「白話字」。

「白話字」(Pe̍h-oē-jī)mā號做「教會羅馬字」、「台灣字」、「咱人字」,是19世紀後半期透過傳教士傳入台灣ê主要teh書寫台語ê羅馬字系統。白話字tī 19世紀尾20世紀初ê時bat扮演比漢字khah重要ê角色:第一,伊無分好額散kap性別,是普羅大眾ê白話文字;第二,是文化啟蒙kap國民教育ê重要工具;第三,伊開創台灣白話文學ê新時代。

根據早期《台南府城教會報》公布ê資料,1898年到1936年之間bat白話字ê人口比bat漢字人口khah chē。而且,hit ê時期bat白話字ê人口kap比例是有增加ê。可惜1970年代以後因為外來統治者加強壓迫台灣語文,koh咱ka-tī mā無堅持,致使白話字soah ta̍uh-ta̍uh-á消聲失影去。白話字減少ê上主要原因是hō͘中文取代,毋是因為伊pháiⁿ學。

越南ē-tàng ùi漢字轉換做羅馬字,其中一項原因就是知識分子有覺悟。越南羅馬字雜誌《南風雜志》ê主筆范瓊bat講過:「國學bē-sái脫離國文。若無國文mā無法度成立國學。咱越南國過去無應該用漢字建立國學,未來mā無應該用法文建立國學。咱越南國beh建立國學就ài用越南話文chiah thang。」Chit款ê見解tú-hó kap鄭牧師ほ款。(作者為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台灣羅馬字協會現任理事長)

唱台灣翠青 建國事工代代續

【特稿╱Koeh Iàn-lîm】
阮查某囝亮祈今年讀國小一年級,升旗典禮ài唱中國國民黨黨歌,我講lí無繳黨費,毋是中國國民黨黨員,無需要唱中國國民黨黨歌,伊認同。人自出世自然會追求在地認同,除非被殖民。〈台灣翠青〉作詞者是鄭兒玉牧師,鄭牧師知影國歌是台灣人ê精神寄託,但外來統治者欲維持被殖民現狀,逼害台灣人精神寄託,造成台灣人假影唱黨歌,其實無認同後殖民現狀,所以〈台灣翠青〉歌詞欲打破現狀,還咱台灣本色,可講是用心良苦。

「太平洋西南海邊,美麗島台灣翠青。」鄭牧師點出台灣是海洋國家,眼界應當去看太平洋,毋是注神看烏水溝對面。16世紀是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水手o-ló台灣島「Ilha Formosa」,彼時Formosa是原住民huānn家,台灣原本翠青,親像伊甸園kāng-khóan美麗。

「早前hō͘外邦統治,獨立taⁿ teh出頭天。」歌詞點出台灣早前被荷蘭、西班牙、東寧王國、大清帝國、日本、中華民國……等外來政權統治ê事實,但是台灣人毋肯認賊做爸,ài有出頭天獨立意志,建國事工一代續一代,代代相傳。

「共和國憲法ê基礎,四族群平等相協助。」台灣是多族群國家,四大族群分別是原住民、福佬、客家kap新住民。台灣獨立建國後四族群地位受台灣新憲法保障,互相平等,但目前台灣iáu-bē建國成功,受《中華民國流亡台灣基本法》──中華民國憲法束縛kap92共識控制,催生台灣新憲法是未來打拚目標。

「人類文化世界和平,國民向前貢獻才能。」最近法國遭受伊斯蘭國恐怖攻擊,死傷慘重;咱台灣佇二次世界戰後,美國kiau日本簽《舊金山和約》,《舊金山和約》規定日本放棄主權,保留台灣住民和平自決權。面對新世紀挑戰,國民ài共同為台灣chhē活路,2016年大選應該支持台灣意識候選人當選。

透過上帝賞賜鄭兒玉牧師kap蕭泰然老師智慧,咱領受恩典吟唱chiah-nih súi ê〈台灣翠青〉。期待有一工,台灣國民有決心欲打破ROC華獨現狀ê意志kap行動力,予台灣學生佇升旗典禮吟唱〈台灣翠青〉,毋是唱中國國民黨黨歌。(作者為苗栗縣苑裡鎮山腳國小教師)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