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帶著週曆手冊去旅行】台東新港長老教會

2015年10月29日

教會公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伊那利
從台東市驅車前往位在成功鎮的新港,天空相當蔚藍,藍得幾乎一片雲都沒有,我想起某位友人曾形容這樣的顏色叫做「暴力藍」。用白話說就是──非、常、熱!這日借住在新港教會,從2樓陽台便能望見教會前不遠處的大海,因為向東,黃昏時看不見太陽,但海平面上有柔和的暮光,與教會及所在社區呈現出來的平靜氣息,十分相襯。
抵達新港教會後,發現教會一側有個迷你吧台經營咖啡館,名字叫做「莫啡定律」,我們在這裡喝杯冰涼的拿鐵幫助消暑,坐下來吹著自然風,倒也愜意。新港教會的位置很好,在鎮內中心附近,但離開南來北往的主要道路,距離港口則是隔條路,喝咖啡的時候已向晚,原本不太吵鬧的小鎮更顯得安靜。
我們喝咖啡的地方是在教會靈修會館的騎樓底下。這棟建築大有來頭,曾是日治時代一位支廳長菅宮勝太郎的居所,據說他最喜愛在2樓陽台上欣賞他所建的漁港──即現在的成功港。後來1946年一位委身在成功鎮的醫師高端立與他的父親高篤行牧師在這設置「高安診所」,使用候診室來做禮拜,重建一度失落的新港教會。
診所休業後,1997年成為新港教會靈修會館,2003年列為台東縣歷史建築,曾經接待許多造訪成功的旅客。可惜後來2014年颱風中受到破壞而無法再提供住宿,教會希望能盡速整修,以免日久難以回復,但礙於經費不足,只能暫時閒置內部,外面則變身社區咖啡吧。
半露天喝著咖啡、一邊聽教會牧師劉炳熹談教會歷史和鎮上的事,有種錯覺好像已經離開西部的熱鬧與便利很遠、很遠。台灣這個小島在距離上各地都不算太遠,但翻過山就是完全不同的步調與氣氛,才傍晚而已,讓人感覺空氣流動得很慢,時間好像也跟著慢下來,明明已經聊上許多時間,偶爾看看手機時間,發現沒有過去太久。
有個小朋友隨父母來教會,父母找牧師到禮拜堂那邊談事情,小朋友和我初見面卻能聊上好幾句。聽她說學校同學非常少,甚至校長為了要她留在這裡讀書而找家長「懇談」;更有趣的是,她家在教會後面的山上,某條私有道路的盡頭就是她和爸媽、親戚還有很多小動物的家。為了指出她家,我們站起來看往教會禮拜堂的方向,看得見後面有山,「就在那邊、那邊」,小朋友輕輕指往某處,但對我來說,看起來都一樣,連綿的山脈依舊那麼有個性地挺立著,山頂邊受絲絲雲霧纏繞,山的前面有個微微透出紅光的透明十字架。
近年來《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公東的教堂》等書熱賣,台東地區的基督教、天主教禮拜堂受到很多外地遊客注目,其中不少出自白冷會傅義修士的設計,包括新港教會禮拜堂。這個禮拜堂規模不大、只有一層樓,但乍看會覺得它不對襯的設計格外與眾不同;例如進入禮拜堂後發現十字架不是擺中央位置,聽劉牧師說,要刻意從門口看進來,十字架才會剛剛好在中間。
站在教會入口處,由右到左的三種建築──支廳長別墅、原高醫師館、白冷會修士設計的禮拜堂正好照順序走過不同的年代。新港教會不是一眼看到就讓人發出驚嘆的教會,但它蘊含許多連結地方的故事,值得遊人與信徒細細停留品味。這一趟走訪讓我感覺挖到寶,不是人人已知的必遊打卡點,而是想要與至親好友分享的私房好地方,當下默默把這裡記在心底,它不必一夕走紅,美好的故事本身便值得一說再說。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