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尊榮與挑戰 宣教祈禱特會將於台北復興堂舉辦

2015年09月10日

台灣國度復興報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報訊】150年前的1865年5月28日,馬雅各從高雄打狗登岸,以醫生和長老教會宣教士的雙重身分,正式開始他在台灣的宣教工作,台灣教會的歷史就從這裡開始。一個月後的6月25日,戴德生在倫敦以中國內地會的名義,將10英磅的小額款項存入銀行,標誌著內地會的成立,他後來總共在中國大陸51年,內地會在那個時代,在中國帶領18,000人歸主,為後世華人教會埋下種子,轉眼也是150年。
 每年秋天舉辦的台北「宣教祈禱特會」,今年邁入第7屆,自9月12日傍晚5時起,於台北復興堂信義新會堂舉辦,將聚焦於當代在台服事多年的宣教士,並以「沙發座談會」形式與資深宣教士對談;今屆特會主題為「馬雅各已經來過,戴德生還沒出去」,主辦單位是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並聯合16個差會與機構在現場舉辦「宣教博覽會」,且有宣教士及同工全程參與,盼藉精彩紛呈、事工多元的博覽會,鼓勵更多基督徒踏上參與跨文化宣教之路。
 「宣教祈禱特會的前身叫宣教祈禱營,於2004年在美西開始,由國際關懷協會主辦推動,後於2009年轉型為宣教祈禱特會,台灣也在同一時間開始舉辦。過去1到5屆的主題都是『主啊,我當做什麼?』」國際關懷協會台灣區總幹事劉智欽牧師指出,從2014年第6屆起,特會由聯合差傳承接主辦,去年第6屆主題是「看見星空中的應許」,焦點集中於被忽略的群體。
 本次特會邀請登台的三位宣教士分別是:主講「客家是我家」的葛欣如(Brenda Carter)宣教士,以「說故事的人」為題分享的亞大偉(David Alexander)牧師,和長期在學生工作耕耘的「他鄉與故鄉」黃佩笛(Beate Harr)宣教士。
 「神在尋找願意用禱告與行動,改變世界也改變自己的人。」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秘書長彭書睿表示,這次特會邀請三位在台服事年歲加起來已經97年的宣教士,希望能讓與會者聽聽他們的故事,緬懷與感恩,但也慎思今天的我們,在哪一個點上,並且如何往前。特會最後更將同分餅杯領聖餐,象徵宣教士與台灣弟兄姊妹同信一主,也受同一主差遣。
 馬雅各開始宣教那年,他29歲;早在1853年9月,便第一次登船前往中國的戴德生,當時他才21歲。緬懷過去,需要尊榮宣教士,前瞻未來,台灣教會則需面對挑戰。藉著今年宣教祈禱特會,除了禱告,希望也能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行動。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