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Bible.com

台灣聖經網

災難考驗執政力,也考驗人性

2009年08月24日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推薦本篇新聞 : 31


颱風莫拉克襲台,創下半世紀以來最大降雨量的驚人紀錄。寶島中南部多倚山聚居的村落,溪流急湍,土石崩流;既有的防預工程與救災系統已被沖擊崩潰,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在災首星期仍然好整以暇,堅持救災體系是「地方負責,中央支援」,遲遲不發布緊急命令,以為防害救災法已足夠,豈知權責分工過於細密,法制系統過於僵化,不足以回應縱橫二百多公里的水災,以致南部村落遭急流與泥石滅村,政府錯失了黃金七十二小時的緊急救援,終於眼淚與濁流滾滾,掩不盡人間多少恨。

  馬英九最懂法律,但拘泥於法制,反而失卻了人的本能反應,以致形成上台執政以來最大的危機,足以影響其政治生命。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勢將嚴重失分,何況今次重災區多屬民進黨努力經營的深綠地帶。災難考驗執政能力,判斷錯誤與行政失措,就當承擔。看來國民黨必須改組內閣,引進中生代的實幹派。

  無可否認,馬英九的人格高尚,廉正清明,為台灣混濁政治世界的一股清流。但好人不一定做好政治,他那種「進入廚房,不沾鑊氣」的精神潔癖,向來為人垢病。而過分強調自我感覺良好,凡事照本宣科,也形成與官僚系統的溝通障礙,與民眾的感受脫節。總結一句:為政者絕不能孤芳自賞。

  以美國幾年前發生超級颱風卡特里娜吹襲新奧爾良,足為前車之鑑,暴露了美國作為最先進國家,在基建和救災上的弱點。地方官員當然責無旁貸,但帳仍算在喬治布殊總統的頭上。

  天然災難已成為考驗現代國家領導人執政力的突發難題。決戰在一朝,關鍵在平時。今次莫拉克襲台,摧毀了公路橋樑十四座,其他地方斷橋估計在七十座以上,情何以堪?斷橋的教訓,既是基建工程的脆弱,也是人文水利與關懷溝通的結合象徵。有了穩妥的橋樑,就沒有人會被遺忘和孤立。

  在國際援助方面,馬英九政府同樣被抨擊延誤求助,影響救災。須知台灣幾十年來備受國際孤立,所謂友邦多在中南美洲的窮困小國,能有多少國際的連繫關懷?在這段水深火熱的日子,作為華夏兒女豈不要破除隔閡與拘泥,以最單純的人性,向台灣受助民眾,施予援手?香港的基督教群體,更可利用教會體系的溝通結連,將奉獻形成愛心暖流,讓台灣民眾受到大愛在人間,沒有人是孤島。

  災難帶來眼淚與痛苦,也照見人性的光輝。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充滿大愛與關懷的地方,當政壇仍在爆發不同的口水戰,民間社會在風雨過後,不斷搭建救災的彩虹。因為有愛,社會仍有希望。宗教團體在傷心的大地上,最能發揮心靈醫治與重建的力量。

  當內地發生嚴重災害者,香港教會總能火速行動,匯款救災。我們至盼望一切愛心善行,都源於人性的光輝,基督的大愛,而非滲雜其他政治考量。天災考驗政府的執政力,同樣也考驗民間的同理心,教會的無私愛!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