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強:佔中或令中學管理對話為本
2014年10月14日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講師楊國強博士(右圖)於前日(十月十一日)下午在金鐘添馬公園 「緩衝討論區」進行公民短講時表示,「佔中」運動可能會為本港中學帶來改變。學校的領導層在未來有需要由以往從上而下的權威管理方式改為加入以尊重和對話方式處理問題,這可能成為中學未來出路。
中學管理方式或面臨改變
楊國強說,一些中學近十年來因為教育制度改革和校內文化轉變,例如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令不少老師和學生已處於極大壓力和張力臨界點之中。他認為,在近年新的政治環境,包括「反國教事件」的影響下,隨著中學生對新媒體的掌握程度和自我表達文化提高,他們漸漸覺得自己也能表達意見、看到自己的權利、找到合理方式和理由爭取、並非無的放矢、愈來愈容易和勇於表達訴求。楊國強估計,學校的領導層在未來有需要由以往從上而下的權威管理方式改為加入以尊重和對話方式處理問題,這可能成為中學未來出路。
楊國強和另一名講者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專業顧問鄭漢文(左圖)的講題為「從全民生命教育看這次讓民生不方便的民主運動」。鄭漢文以「身、心、社、靈」的生命教育構架解釋「佔中」對人的生命改變。鄭漢文表示,佔領區內的年輕人正面對多重「身、心、社、靈」撕裂的狀態。身是指身體、心是指人的心理狀態、社是指社交生活、靈是指靈性。他認為,年輕人的身體不斷在佔領區內耗損,包括長時間去不了廁所、在馬路上通宵留守等等;心理方面,年輕人不知道爭取的民主能否實現、要承受被誤解等等;社交生活因為「佔中」出現拉扯、甚至斷絕;心靈不得安寧、擔心物資和人身安全,疑問上天在哪裡的景況。另外,社交圈子內的家人、朋友等帶來張力、衝突和負面情緒會繼續為他帶來第二、第三重的撕裂。鄭漢文表示,佔領運動的張力和牽扯正透過一個個生命擴展開,受佔領運動影響民生的市民會通過一個個生命之間的聯結將不體諒等撕裂情緒擴展開。
多場景的生命教育
鄭漢文說,生命教育是指「生命影響生命」,生命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被影響。一般學校內發生的生命教育是以老師的生命、言語、行為、對事情的看法慢慢影響學生的生命。不過他認為,早在學生的生命被老師影響之前,孩子的生命早已被父母影響。所以,生命教育不只單純在學校發生,而是家庭內也發生。鄭漢文舉例指,當媽媽懷孕生育的時候,她已在經歷生命的改變,媽媽懷孕其實是以一個生命的危險換取另一個生命出生的過程。他說,雖然懷孕是一個生育過程,但也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媽媽會因為懷孕,希望給予子女最好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開始學習如何改變。鄭漢文覺得,教育簡單來說是通過一個學習過程去成長,即是產生一些有價值的變化。家庭的生命教育是與父母有密切聯繫。
鄭漢文指,生命教育繼而可以推展至社區。如果青少年在良好的鄰舍關係中長大,他可以習染對別人的良好態度。如果鄰舍之間可以接納不同意見、開誠布公,不會因為自己意見不同而被別人襲擊,青少年便可以與人有更好的交往。故此,他認為,生命教育不只限於學校內,在家庭和社區都已經發生。
網友回應 |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