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玲:從神蹟看耶穌的超越 「從約翰福音看解經與應用」 (2012年01月09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環球聖經公會今年舉辦的第一場聖經講座「從約翰福音看解經與應用」,已於一月六日晚上假尖沙咀潮人生命堂舉行。講座由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院長孫寶玲博士主講,大會表示,約有五百人參與。孫寶玲指出,詮釋約翰福音必須建基於神學、歷史及文學三個向度。整卷約翰福音是要透過表明耶穌的身份來塑造門徒生命,從而建立屬祂的群體。




約翰福音適合每個時代的信徒閱讀



孫寶玲指,約翰福音可分為二至十二章和十三至十七章兩部份。在第一部份,作者不只告訴我們耶穌是誰,而是藉著敘述耶穌基督的身份與工作,來塑造門徒的生命品格。第二部份帶出的則是,由門徒組成的群體,透過學效耶穌的生命,將向世界見證耶穌是基督,並延續神子的身份和工作。由此看出,約翰福音不只是跟二千年前的信徒說話,而是在跟每一個時代的信徒說話。



第一部份:表明耶穌的身份



他指,對於約第一章的序言,不同的學者曾指出不同的解釋,但總括而言,「這序言就是要表明耶穌揭示人和創造的所以、所是、所為。這都是要告訴讀者耶穌是誰、要做甚麼、帶來甚麼影響。」他指,在第一部份第二章至十二章中,約翰用了七個神蹟標記,表明耶穌是超越表象的神。



一、水變酒的神蹟(二1-11),孫寶玲指出,我們不應以人的倫理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因為其實作者是利用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彌賽亞的筵席是如何的可能。從文學角度來看,讀者亦可留意此段經文的鑰字,如「時刻」、「榮耀」等,從這些字詞中便能讓我們更明白上述的意思。其實這都在表明耶穌的身份與祂帶來的影響。



二、治好大臣的兒子(四46-54),這表明耶穌是一位行奇事的神,亦讓我們看見甚麼是信心,塑造我們的生命。孫寶玲指,「在約翰福音中,『信』是以一個動詞或動名詞出現,告訴我們『信』是一個歷程,我們必須不斷相信、繼續相信,因為沒有人能完全相信和明白神的道理。」



三、治癒三十八年的病人(五1-9),他指出,這段經文帶出的訊息與信心無關,帶出的重點其實是恩典是費解的,耶穌就是行奇事和像耶和華一樣創天造地的神,重點是要彰顯出上帝的恩慈與榮耀,並非要看接受者的反應來決定是否施行。「這也提醒我們要放下籌算,讓行奇事的神塑造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向祂學習。」



四、餵飽五千人(六1-15),這裡提及的時間標記「逾越節」是個非常重要的提示,是七個標記內第二次出現這個時間標記,這是特意要表明耶穌的死,在第六章後面的部份耶穌指他的肉和血是可吃喝的,便與以上的解釋對照。這段經文的重點是主動的犧牲。他指出,約翰福音記敘這件神蹟時特意指出耶穌一早已經知道要怎樣做,這是與其他福音書的記載不同的,目的是要表明耶穌是一位有主權、早已知道一切的主,他超越一種憐憫的心,不受外在的環境所影響。約翰要表明的是耶穌的血和肉為人帶來新的生命。



五、在海面上行走(六16-21),這件事用來比喻祂是在大水之上的神。此外,經文中耶穌說的「我是」在希臘文中表示耶和華的自我宣告。船立刻到目的地的記載便更能表明祂的身份。



六、「驅趕黑暗的真光」(九1-7)。講者指出,約翰藉記敘醫好生來瞎眼的人的事,表明耶穌是黑暗中的光芒,並以西羅亞池來表明光明是從神而來。這件事不只發生在二千年前,而是可應用於每個黑暗的世代中。



七、使拉撒路復活(十一1-44)。這段經文刻意記載墳墓中的事,是要透過敘述耶穌的不在場、拉撒路完全死亡,來凸顯耶穌是行奇事的主,祂就是復活和生命。



第二部份:建立基督群體



孫寶玲指出,二至十二章中,約翰記敘神蹟是要表明信仰與神蹟奇事沒有必然的關係,另外,約翰所表明的亦是黑暗與光明間的爭持;而十三至十七章則是在建立屬祂的兒女,整個部份都是在講述實踐的生命。在十三章開始時,約翰記敘耶穌知道「時刻」到了,此後就開始記述建立群體的訊息。例如,耶穌為門徒洗腳和要門徒結果子其實都是教導我們對群體要有鍥而不捨、頑固、願意捨命的愛;約翰亦強調信心就是要堅持相信。



最後,孫寶玲指出,約翰福音敘述的安排是刻意、有策略、有技巧的。他勉勵讀者仔細閱讀,他指,「若用心地讀約翰福音,便能看出它所說的不只是神的大能,而是能讀出耶穌是超越的、在歷史以前的主。」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2年01月10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