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錯誤教育害己害人 「同志教育在校園」研討會 (2012年01月09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同志教育在校園──基督徒應如何回應同性戀社運在校園的發展」研討會,於一月六日在香港浸會大學禮拜堂舉行。研討會由明光社、香港性文化學會、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及維護家庭基金合辦。當中由台灣真愛聯盟召集人、台灣輔仁大學生命倫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齊明講述同志教育在台灣的情況,再由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關啟文博士回應。


齊明指出台灣性別主流化的現象,即不論公、私機構的大小事情都須以不同性別作為考慮,又指當地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把同志教育課程放進教學範疇,當中可能有錯誤的教育,害己害人。關啟文回應時指校園是兵家必爭之地,很多社會思想都源自校園,他認為校方須小心把關。是次研討會的出席人數約有七十七人。

台灣性別主流化

齊明表示,近年在台灣的中、小學出現了不少新概念,影響青少年對性別的認識和理解。他首先談到「性別主流化」,即不論公、私機構的大小事情都須以不同性別作為考慮,他舉例:「一間學校本已有洗手間的設備。但根據『性別主流化』的準則,校方須重新考慮洗手間的數量有沒有違反兩性需要,例如女生洗手間的格數該比男生洗手間多。」彷佛是邁向公平的原則,卻引發多元性別的討論:「從前我們跟小朋友講及性別,只會有男、女之分。但現今在台灣所指的不是兩種性別,而是多種性別。」齊明指在台更有學校設立無性別洗手間,他憂慮「性別主流化」會帶來負面發展。

齊明表示在台流行的「性別光譜」非常複雜,一個人可能有多元性別。除了個人原生的生理性別,其自我性別認同、性傾向、性別特質亦是現今自我性別認同的因素。他解釋:「一個人她生下來是女的,那她的原生性別是女性;但她覺得自己是男的,那表示她的自我性別認同是男性;她喜歡女生;而且她的外形、打扮較為男性化。簡單來說,她仍是女性,但在台灣人們會橫跨這幾項來看,那便形成多元性別。」齊明表示,台灣的學校多談「性別光譜」,對青少年的自我性別認同不無影響。

在台灣有「性別平等教育法」,即所有學校必須尊重多元性別,包括把同志教育課程放進教學範疇之內。齊明展示了一部份有關多元性別及同志教育的課程綱要,當中包括向小學五、六年級學生教授何謂多元的性取向、要求學生了解自己的性取向及對象;又有小學教材向學生教育有關愛情、性關係的信息,內容包括:「愛情告白的時候,就表示許下了一份愛的承諾及約定……要分享自己的興趣、時間、身體(包括拖手、擁抱、親吻、親密的性關係)……」。對於國中的學生,課程綱要指要向他們教育有關多元情慾與性別人權,及多元性別特質等。課程本在二○一一年九月始實施,但教師在備課時發現課程內容並非他們所能接受,故聯署反對,政府把課程暫停推行。齊明認為尊重不同性取向的人是應當的,但胡亂地教導學生則是問題所在,他表示:「社會有很多錯誤的教育,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他又認為過早要學生定形自己的同性傾向並非明智:「學生可能只是在那時候對某些同性別的人有良好的感覺,我有朋友在小時候以為自己是同志,長大成人後才確實知道自己喜歡異性。若那時便定形他是同志,會影響將來的發展。」

關啟文:校園是兵家必爭之地

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關啟文認為校園是兵家必爭之地,很多社會思想、觀念都源自校園。但他認為在教育過程中,不能事事贊成,校方需體諒、寬容,但也應當小心把關。他表示有些同志運動的策略是以進入校園為主,例如在外國有小學舉辦「同志光榮日」,又有團體成立「攣直聯盟」,即非同志跟同志也可「一家親」。關啟文表示,這些活動及同志教育課程的起始目的是希望大眾可尊重同志,但並非所有活動及課程內容均完全正確,部份且相當激進。例如在麻省有學校向學生介紹何謂肛交、拳交,並誇大安全套的功能。這些課程內容多與同志有關,當中涉及同志運動的宣傳材料。關啟文認為校園雖對不同思想持寬容態度,並因公平、不歧視的原因推行同志教育,但學校亦該把有關的其他事實告訴學生,例如是同志患愛滋病的風險。

關啟文表示香港對於同志議題雖不及台灣開放,但已有進一步發展,例如二○○五年的肛交案在司法覆核中獲勝,十六歲以上便可合法肛交;有同志運動組織要求學校不可抗拒他們進入校園;亦有機構推行計劃關心有同性傾向的學生,出發點是好,但推行手法及內容需多加注意。關啟文認為不歧視同志,並不等於與學生宣揚整套同志教育,亦不應該鼓勵他們有性行為。而且在談同志教育時不談其風險,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2年01月10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