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宗教對話」如何可能呢?(藝文) 對話夥伴的雙方能從意見與觀念的交流之中,找尋到「意義」的可能性。 (2009年03月24日)
在禪宗對話的公案之中,也許就屬「武帝請法」最屬經典了。其公案的過程與內容是這樣子的:當初,達摩祖師是從印度來到了中國這個地方,而此時也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時代。
梁武帝本身就是非常虔誠的一位佛教徒。他在平常就經常建築佛教寺院、廣度諸多僧侶、印製佛經與恭造佛像。甚至是梁武帝自己也都吃素、講經,可以說是佛教所要求的六度波羅密: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做的很好;也認為自己是做了不少功德。
梁武帝的例子
因此、當梁武帝聽說:從印度是來了一位高僧--達摩祖師的時候。梁武帝就禮請達摩祖師到宮中來請示如何是甚深的微妙之法。
梁武帝就先問了:「朕、自從即位主政以來,經常建造寺廟、並且廣度僧眾,行善從不間斷,請問我這樣可有甚麼樣的功德呢?」
就只見達摩祖師面無表情的回應一句:「『無功德』可言啊!」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