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長執訓練會 思考本土化的傳福音 (2024年09月29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林婉婷高雄報導】高雄中會傳道部在9月28日上午假右昌教會舉辦長執訓練會,邀請曾在離島牧會也曾投身普世事工、有豐富跨域對話和宣教經驗的退休牧師王武聰主講,以一個上午的時間暢談「聖靈引導的本土化佈道」和「行善積德能否得救?揭穿撒但謊言,破解行善得救的迷思」兩場專題。


第一場專講中,王武聰開宗明義點出「本土化」是最有效的傳福音方法,而本土化就如同保羅所言的:「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接著他說明四福音書的書寫和初代教會的佈道,談聖經裡的本土化實例。

例如馬太和路加福音的「耶穌家譜」,以及馬太、路加和約翰福音的「耶穌誕生」描述皆不同。因為馬太福音的寫作對象是偤太人,路加福音的對象是外邦人、邊緣人。而使徒行傳中,保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偤太會堂、呂高尼的路司得城內廣場、和雅典的雅略巴古這三處的講道,對象不同、內容也不同。第一是向以色列人,於是從以色列歷史談起;第二是向非基督信仰的基層農人,於是從神蹟和創造談起;第三是向希臘的知識份子,於是從理性的神學角度談起。

最後他以初代教會的執事「腓利」的故事,強調聖靈充滿的目的是要得著能力去見證、去宣教;不論一間教會的規模多大,只要還有一個人的靈魂尚未得救,上帝的心就還未滿足,基督徒還要去領人歸主;當聖靈感動時,要態度積極、馬上行動;傳福音重要的是傾聽、陪伴與同行,理解對方的需要後再回應、見證、介紹耶穌。

第二場專講中,王武聰解析如何去回應諸如「宗教的目的都是勸人為善,基督教與別的宗教有何不同?」等疑問。他指出,善應該不需要「宗教」勸誡才去行;不論是家庭、學校或社會教育,基本上都不會鼓勵人們去做壞事。因此,人不是「不知道要行善」,而是「沒有行善的能力」;倘若宗教只能勸說善的道理、設定善的標準,卻無法給人行善的方向和力量,反而會讓人更沮喪、挫折。

另宗教勸善應該是為別人,但若是為「積德補罪」,那就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這種利己價值與基督信仰違背。王武聰又引用違法企業家投入公益的例子,強調行善無法真正解決罪的問題,反而成為逃避責罰的「護身符」。

他小結,對基督宗教來說,犯罪後要靠向上帝認罪、贖罪,得到赦罪、拯救後,結出聖靈果子,也就是行善、利他;行善是必然結果,而不是必然條件。不過,要真實的認罪悔改對人們來說其實並不容易,他認為這是需要上帝憐憫、聖靈光照的地方。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4年09月29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